在电影《何以笙箫默》中,花仙子是一个长相平平、身材平平、性格火爆且颇为自恋的女生。她不断参加各种相亲活动,而且喜欢在相亲时带上女主角赵默笙,但是不允许她比自己打扮得漂亮。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喜欢对比,更优秀的总是更容易被看中。其实,这就是经济学中诱饵效应发挥作用的原理。
诱饵效应说的是当人们在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选项(诱饵)的加入,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被称为目标,另一个选项则被称为竞争者。更多的时候,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就好比花仙子找一个比自己丑的女生陪自己相亲,降低了男生的期望,使自己更容易从这场无声的较量中胜出。
诱饵效应最早是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目前已经被证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经济学家认为,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时,往往会进行比较。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为例,为了让消费者做出有利于商家的选择,商家往往会安排一些诱饵,从而引导消费者做出自己期待的选择。
诱饵效应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这样的。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上,有A、B两间经营衬衫的服装店,A店经营欧洲风格衬衫,B店经营北美风格衬衫,价格不相上下,营业额也不分上下。后来,同样经营欧洲风格衬衫的C店开张了,价格比A店贵了好多,因此营业额较少,但是A店的营业额有所增长。人们普遍认为C店迟早会垮掉,但令人惊讶的是,A店、C店一直共同存在了好久。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两家店的老板是同一个人。
这是因为A和B两者不相上下,人们很难抉择,但是C的加入使得A更有吸引力。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手机套餐、网费套餐、商品促销等用的都是类似方法。
知道了诱饵效应,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商家的圈套呢?比如面对打折商品,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是因为真的需要它,还是因为打折的力度很诱人?当然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设置一个诱饵,从而让自己成为那个目标,比如说带一个没有自己漂亮的姑娘陪自己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