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玉梅/文 杜武/图
核心提示
还记得你牙牙学语时说过的童言稚语吗?西工区38岁的漂亮妈妈吴若瑜,从儿子李易陶2岁时,就开始为他记录“口述日记”。
4年多过去了,吴若瑜已写下1800多篇日记,共30多万字。如今,6岁多的李易陶已经开始自己写日记,吴若瑜也被很多年轻妈妈视为榜样。
▲▲▲ 彩色日记写满童言稚语
近日,在西工区一家幼儿园内,《洛阳晚报》记者见到了吴若瑜和其爱人李明强。吴若瑜拿出两本已印刷成书的《李易陶玩识字口述日记》。
“我从2011年开始记录,去年为了方便阅读,也为了更好地珍藏,就把2011年的日记装订成书了。”她说,“要是把4年多的日记都装订成书,足有20多本。”
这两本日记是彩色的,在2011年4月27日的那天,吴若瑜写道:星期三,洛阳,温暖。带陶陶去小区花园玩,牵他手的时候,陶陶说:“妈妈,你的大手好凉呀,陶陶的小手是热的,我用小手给你焐焐吧。右手焐好了,再焐焐左手吧!”日记下面,吴若瑜还忍不住“感叹”:孩子又成长了,会给妈妈焐手了,好感动!字里行间,那段回忆跃然纸上。
▲▲▲ “口述日记”记下牙牙学语
“所谓‘口述日记’,就是我们每天捕捉孩子的话语,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帮孩子练习说话和发音。”吴若瑜说,自己记录的初衷,是因为儿子小时候语言发育迟缓,她和爱人希望增强儿子的语言能力。
吴若瑜从事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很注重对儿子的早教。李易陶一岁半时,她发现儿子和同龄孩子相比,语言能力落后很多。同龄宝宝已经能顺畅地说出一首儿歌时,李易陶还只会说一个个单字。
就在夫妻俩为此事发愁时,一天,一家三口正在吃晚饭,餐桌上的木尺突然掉地上了。李易陶立刻指着地上的尺子说:“尺子掉。”李明强听后很兴奋,他立刻放下饭碗,用电脑将“尺子掉”三个字打出来让儿子看。李易陶一看自己说的话“变成”了电脑上的字,高兴地反复念“尺子掉”。
从那以后,夫妻俩决定给儿子写“口述日记”,把儿子说的话记录并打印出来,让儿子跟着读。吴若瑜还给李明强提出了两条规定:一是一定要记录孩子说的原话,大人不能加工;二是不能强迫孩子读。由于吴若瑜陪伴儿子的时间比较多,因此这项工作一直由她来做。
没想到,李易陶对此很感兴趣,每天看着自己说过的“话”读个不停。半年后,他们发现虽然没有刻意教儿子识字,但儿子的语言能力明显提高,并且开始识字了。
▲▲▲ 暖心举动获网友好评
现在,李易陶的识字量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读报纸。今年,他已经不愿意让爸爸妈妈帮他记日记,开始自己写日记。
目前,吴若瑜给儿子写30余万字“口述日记”的事情已在网上热传,网友称她“暖妈”。@小小瞌睡虫说:“不错的教育方式!”@爱睡懒觉的J称:“会是难得的母子感情日记与回忆!”
李明强说,与从大人的视角记录孩子成长的成长日记不同,“口述日记”是记录孩子刚刚会说、爱说的话。
如今,不少家长向吴若瑜学习,为孩子写“口述日记”。“最重要的是坚持,一定要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引导他读‘口述日记’。”吴若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