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对学校的向往,是需要理由的。生硬、干巴的教育,对儿童生命的成长,只能是一种伤害、一种禁锢。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洛龙区二实小”)校长张艳芬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师生的发展决定学校存在的价值,课程决定师生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型校长”,张艳芬坚信人应该始终站在校园的正中央,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主阵地。她深知,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激发教师发展内在潜力的重要性;她坚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她努力,以一流的教师队伍成就学生、发展学校。
1 教师发展:教师第一 学生第二
记者:张校长,您好,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贵校吗?
张艳芬:好的。洛龙区二实小位于洛龙区李楼乡北王村,成立于1999年,是洛龙区成立最早的一所全寄宿制小学。16年来,学校一年一个台阶迅速发展,从一个仅有15名教师,学生不足200名,设施简陋、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发展到现在拥有两个校区,在校生1800名、教职员工145名的名校,这与洛龙区二实小始终坚持的育人理想和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记者:说到教学理念,我想到刚进校门时学校文化墙上的那句话“发展教师,成就学生”,这是否就是您说的教育理念?
张艳芬:是的。就学校管理而言,应该是“教师第一,学生第二”。学生的成长建立在教师发展的基础上,而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引领教师找到自己的坐标,尊重其个性,发挥其潜能,实现其价值。
我用一个算式来说明:我+我们=成功。“我”是教师个体,“我们”是教师群体。当我在群体中时,我有价值、有目标、有竞争力;当我们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实践中有反思时,对于“我”和“我们”来说,就是成功的。
记者:在发展教师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张艳芬:我认为,教师要自信满满地教,明明白白地教,聪慧有效地教,学生才能健康、快乐、从容地学。这也是我们对减负的理解——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减轻师生共同的课业负担。
为让教师自信满满地教,我们完善教师十项基本功的过关测试体系,促进教师“师德、能力”等基本素质的提高;为让教师明明白白地教,我们有效组织每天一次的小教研,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行政听课,每月一次的组内听课等;为让教师聪慧有效地教,我们持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评选校内名师、骨干、新秀,开展“小课题、深研究”的校级课题研究工作等。
其实,人最大的恐惧是找不到方向,教师最大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就是要让教师在发展中发现、发挥自己的价值,在成就自我的基础上更好地成就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记者: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您有什么独到的经验?
张艳芬:年轻教师一入校,我们的青年教师协会就会从生活方面进行关爱服务。另外,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师傅”每周要听两节“徒弟”的课并对其加以指导;两个月后,学校还会邀请洛龙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听“徒弟”的“过关课”。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感受到关爱和幸福,自然成长得快。目前,我校已先后走出3名特级教师、5名省级名师、6名市级名师,11人获得国家级优质课奖励,20余人获得省级优质课奖励。
2 学生成长:学生第一 教师第二
记者:校长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文化。您认为,评价一节课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张艳芬: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必须是:学生第一,教师第二。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得看学生是否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教师是否在课程的基础上主导了课堂。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语文课——三年级的《翠鸟》。老师展示了一幅很漂亮的翠鸟图,然后问学生:“翠鸟漂亮吗?你们喜欢它吗?”我听后觉得至少存在三点不足:1.封闭性问题,毫无意义;2.问题毫无思考价值;3.教师把一切紧紧攥在手中,不肯放开。其实,这一切都应该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看。
记者:能够看出来,这名教师改变了教学形式和方法,但是教学理念还比较传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张艳芬:我们一次次强调,课堂上需要训练的是学生,老师要学会袖手旁观,也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每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反问自己,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吗?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就不要再提。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要站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思考。
记者:那么,教师提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艳芬:教师的每一次提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为此,我们的课堂有三个注重:注重正确,更注重错误,当学生出错时,一定要追根求源,找到错误的源头;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当学生进行阐述时,一定要紧追不舍,让过程清晰可循;注重探究,更注重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一定要引导到位,追求完美。
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都要坚持将学生的小学6年、下个6年(初中、高中)放在首位,为学生的一生打算,为学生的知识习得、习惯养成、人格形成打算。
3 学校发展:家校共享 幸福教育
记者:除了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教育意识淡泊的家长,如何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习得一定的方法呢?
张艳芬: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每次家长会,学校都会派专人给家长讲解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家庭教育方法;每年寒假、暑假,家长们也会收到自己的假期作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与孩子共同成长。此外,学校对家庭教育情况实行“校长承包制”,每名校长或副校长承包两个年级,将家庭教育的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记者:虽然咱们学校的校园和教学楼不是很新,但都非常干净、整齐,这应该与学生习惯的养成有关。大家常说“5天学校教育,不抵两天家里放纵”,很多孩子在学校不乱丢垃圾,但一到家就不行了,如何让家校教育保持一致呢?
张艳芬:举个小例子吧,每年的元旦联欢会,我们都会请“家长义工”到校参与活动,了解校园文化。学校门口道路较窄,家长要站在门口指挥交通,进而了解遵守秩序接送孩子的重要性;校园平时要求“一尘不染”,家长也必须做到不乱扔垃圾,遵守学校的规定,明白在干净、整齐的环境下,孩子才能舒心地学习、幸福地成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才有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
记者:想让孩子幸福成长,如果只有教学一定是不完整的,您认为各学科教学的出口在哪里?您们又是怎样让学生、家长、教师行走在同一条线上的呢?
张艳芬:我们尝试用精彩的校园活动为教学“锦上添花”,目前已逐步研发出了“跳绳保健康”“科技促创新”“诵读润泽生命成长”的特色课程体系。“三月放风筝、四月诵读经典……十二月数学节”,每年的8个校园文化节和每月的体育活动,将“学科、活动、德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教师的能力得到发展。这些活动,很好地将学生背后的家庭调动起来融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努力,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便是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