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在球场上响起时,人们会为胜利者欢呼,为每一次精彩的射门呐喊。但是,我们要看到成绩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洛阳,是一座有足球底蕴的城市,历史给了我们勇气去再创辉煌,现实也让我们在奋斗的路上一次次变坚强——发展校园足球,开启新的征程。
1 普及校园足球 是发展的原动力
102所试点学校、40多个标准化人工草坪足球场……目前,在我市大部分中小学,你都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绿茵场上奔跑的画面。足球,在球场上的每一次转动,都能使小球员们的神经紧绷,这便是足球的魅力。
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一幅幅激烈角逐的画面,离不开市教育局对校园足球的大力支持。
2013年1月,我市启动校园足球工作,从而洛阳成为我省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从那时起,校园足球走进孩子们的“展”余生活。
“校园足球的中心工作就是做好普及。”市教育局体艺卫站站长陈钢说,校园足球不是为了竞技,而是育人,所以,重点就在于普及和培养群体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系统成立了三支队伍:热爱校园足球的校长队伍、甘于奉献的专业指导员队伍、风清气正的裁判员队伍。其次,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校园足球的活动,如要求学校每周至少开展一节足球体育课,每个试点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校长杯”班级联赛,举办校园足球嘉年华活动等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有些试点学校还在家长和老师中开展足球比赛。
近两年,市教育局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试点学校的操场进行改造,目前已有40所试点学校具备达标的人工草坪足球场,市教育局还拿出专用经费300余万元,为各试点学校配发足够数量的足球、足球门和训练器械等,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2 培养学生兴趣 是普及的驱动力
如果说普及,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兴趣就是普及校园足球的驱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来看看市东方二中和西苑路实验小学的做法。
在市东方二中,为发展校园足球,学校专门成立了校足办,为校园足球服务。为了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每天的阳光大课间和每周的体育课都贯穿有足球的内容,学校定期举办足球趣味活动,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此外,学校还成立了足球啦啦操社团,为每一次足球比赛助威。
该校校长齐振富说,校园足球的关键就是抓普及、培养兴趣,这是提高足球水平的重点。
自1989年至今,足球在西苑路实验小学从未消失过,并且已成为西苑路实验小学的名片。该校副校长张辉说,学生们爱踢球,凭的就是对足球的热情。
早在2000年,张辉就手写了一本足球教材,教大家一些足球的基本知识及比赛规则、练习技巧等。2010年,他又编了一套足球操,当时,在学校掀起了小小的足球热潮。
张辉说,校园足球不仅针对学生,老师也不例外,“在我们学校,几乎没有不会踢足球的”。
他说,学校除了在学生中开展班级足球联赛,还会定期组织教工足球比赛,“老师们喜欢足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足球”。
同时,该校还会举办一些足球趣味活动,如一年两次的足球节,颠球比赛及亲子足球活动等。
3 爱上足球 选择坚持
13岁的史亚弘是市东方二中的一名学生,校足球队队员是她的另一个身份。史亚弘从四年级开始踢足球,回想起第一次与足球相遇的场景,她说:“就是特别喜欢,没有理由地喜欢。”从那之后,她的生活里多了足球,也多了一份坚持。
别的女生磕着碰着会哭,在球场上受伤的史亚弘总是咬紧牙关强忍泪水,她说,只要能踢球,受点伤没什么,唯一让她难受的是,如果伤得重了,她就要与足球短暂地分别,“看着球却不能踢,那种滋味让我想哭”。
最开始踢球时,她的妈妈坚决反对,原因是怕踢球影响学习,可是进入初中后,虽然课程越来越多,但史亚弘的成绩越来越好,每次都能考进班级前5名。这让不少人好奇,史亚弘每天放学后要花两个多小时去踢球,怎么会不耽误学习?
史亚弘说,她只是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来踢球了。踢球,让她的意志力更强。在学习的时候,她会更加专注,遇到困难或想偷懒的时候,她总是选择坚持,就像她坚持踢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