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一条虚假的微信求助信息,我市一公益团体收集了300多件冬衣。如今,这300多件爱心衣物该如何处理,成了摆在爱心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
虚假信息引发一场爱心捐赠
“我叫达洼,我们这里很穷,学校里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衣服……”10月5日,这则微信求助信息被转发到了我市公益团体“助老之家”的微信群中,信息中附带的那张穿着破衣服的孩子的照片,感动了微信群里的网友。
随后,该微信群组织了一场爱心捐赠,大量过冬衣物不断被送来。正当大家准备将整理好的衣物寄往求助学校时,“助老之家”的负责人薛雅心却发现,这则求助消息有问题。
“这条信息早在2012年就被疯狂转发,也有媒体报道过其内容不实。”薛女士说,“就连学校的负责人也出面澄清,表示学校已不再需要捐赠了。”
虽然薛女士“叫停”了这场捐赠活动,但热心的网友们捐赠的冬衣已有300余件,此外,还有一些棉被、毛毯等过冬用品。薛女士想通过《洛阳晚报》,把这批冬衣转赠给需要它们的人,让爱心得以延续。
转发前请先甄别真伪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通过微信、微博等发布的求助信息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真假掺杂的求助,我们该如何甄别呢?
市民政局民间团体管理办公室主任余四海说,甄别求助信息,需要对内容中的图片、文字、联系方式等一一进行核实,自发的公益团体分辨起来难度较大。“最好能实地去了解情况,如果不方便,也可请当地的公益团体或朋友帮忙核实。”余四海说,一般来说,网上的一些实名制的“大V”通常具有较高的公信力,相比之下,选择他们发布的求助信息更安全。
最后,余四海提醒大家,转发此类求助信息时,一定要谨慎,切勿成为谣言传递者。另外,如果您需要冬衣,可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