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小龙虾、盖浇饭、擀面皮、比萨饼……继网络代购、微信卖面膜之后,如今网络私房美食成了众多网友追捧的“新宠”。
自10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首次将网络食品经营纳入监管,这意味着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经营者,都必须申请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才能入网经营。这意味着,以后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做美食生意,门槛变高了。
1 调查:仅有部分商家主动出示相关证照
“这项规定的出台其实是我一直期待的,因为管理规范了,这块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也能保护更多流程规范、信誉好的商家。”市民小陈是我市一家微信美食店的老板,12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准备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小陈告诉记者,在2014年年底开业之前,她曾做过简单的市场调查,当时我市做微信美食的账号不足20个,但从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微信美食的创业大军中,据小陈粗略统计,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400多。
小陈坦言她在开店时当并没有办理相关证件,在经营过程中,也很少遇到顾客要求查看营业执照等证件的情况。在上百个微信美食账号中,像小陈这样开店前没有办理相关证件的店家占了绝大多数。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新规出台,我市已经有部分网络商家主动向消费者出示了营业执照等证件。
除了微信美食,火爆的还有各种外卖APP,8日,记者打开“饿了吗”“口碑外卖”“美团外卖”等多个外卖APP,其中在“饿了么”APP中在商家信息中已经可以查到“营业执照”这一项,记者随意点开6个商家,其中有3个已经上传营业执照。
2 新规:网上卖食品,商家要证照全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新规出台意味着网络食品的销售管理更加严格了,在网络上销售食品之前,网店店主需要向其所在的网络平台提供相关证明和许可证。”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新食品安全法中提到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是指国家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审核后颁发相应许可证的统称,主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此次网店食品行业准入,主要涉及食品经营的许可,即准入审核的是“食品流通许可证”,另外卖家还需要提交相应的工商营业执照。
按照新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发现入网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目前,工商部门正在和第三方平台进行协调沟通,未来在第三方平台或将出现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维权的通道,消费者在第三方平台上遇到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可直接点进窗口直接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该工作人员表示。
3 维权:可向第三方平台直接索赔
新食品安全法不仅将网络食品经营的门槛提高了,同时消费者在维权时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
“以前消费者常常遇到联系不到卖家,无法索赔的情况,但根据新规如果联系不上卖家,购物网站需要承担替代责任,赔偿后,再由购物网站向卖家进行追偿。”晚报律师帮帮团成员律师平艳玲表示。
同时,如果在网上买到问题食品,商家的赔偿金额也与以前有了较大变化,根据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算。
“如果消费者买了一份10元的快餐,但该快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除了拿回买快餐的10元钱,还能获得1000元赔偿。而在以往,消费者顶多获得100元的赔偿。”平艳玲解释。
同时,工商人员也提醒消费者,为了便于维权,您在购买前要对商品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比如价格、规格等,确认清楚再决定是否购买;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保存所有凭证,如购物发票、卖家真实的联系方式、交易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