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重阳节。按传统习俗,人们得呼朋唤友登高远眺、吃糕、喝菊花酒,要是落了单,没去成,最好略微惆怅地来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过法,在洛阳似乎遭遇了尴尬。据我所知,本地认真过重阳节的人并不多,过也是当老人节过的,子女买些礼物,回家孝敬父母。至于那些一本正经爬山、吃糕、喝酒的人,往往被视为讲究生活情调的小资或文艺矫情分子。
照这么理解,古人可比今人有情调多了。
皇帝的礼物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农历九月初九吃蓬饵之俗。
饵,是古时候的糕,《周礼》中提过这东西。在周代,它被用来祭祀祖先、神明,也可以在宴会上吃。
糕谐音高,步步高升,吉祥如意。
汉代有黍糕,黍米粉做的。有人推测,蓬饵就是跟黍糕差不多的东西,类似于如今的黄面糕。
菊花酒也是早在汉代就有的。菊花傲骨凌霜,古人认为它能延年益寿。头年采些菊花和翠叶,和着粮食酿酒,来年重阳节,赏着菊花喝着菊花酒,惬意无比。
汉亡了之后,是三国曹魏。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之日,赐菊花酒(一说是菊花)给一个叫钟繇的人,祝他长命百岁。
洛阳既是东周都城,又是东汉都城,更是曹丕坐上龙椅的地方,有道是上行下效,皇帝都这么做了,想必吃糕、喝菊花酒在民间也很流行。
民间的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两个有意思的传说。
一个传说与宫廷有关。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其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给了贫民。贾氏对人说,每逢九月初九,宫里人都要插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似乎很高大上。一传十,十传百,全民效仿,蔚然成风。
一个传说与瘟疫有关。传说,东汉时,有个村落闹瘟疫,天天死人。小青年桓景上山学道,教人们九月初九登上高山,用茱萸、菊花酒驱邪避瘟,他则骑着仙鹤,挥着宝剑斩除瘟魔。
好看的重阳糕
唐代,重阳日正式被定为民间节日。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全民同欢。
明清两代,重阳过节之风仍盛。
据说古时的重阳糕花样繁多。人们往往提前数日便开始做糕:比较精致的,制成九层塔状,夹杂果仁、红枣等物,也有用江米、黄面蒸成糕饼,上似金,下似银,富贵吉祥,好看又好吃。
现代人工作忙,要他们腾出时间做糕,不现实。为了过重阳节,特意去超市买两块黄面糕,已算活得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