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我市有11个村落榜上有名。这11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内涵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这里,《洛阳晚报》记者带您走进这些传统村落,一起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故东村位于洛宁县下峪镇,因位于故县水库东侧而得名。村子以土墙、土窑、土门楼为特色,村貌保存较好,是下峪写生、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的一部分。如诗如画的风景,如梦似幻的环境,徜徉其间,处处都能让你找到写生的角度,时时都能激发你的创作灵感。
1 故县水库在村前
在坐车去洛宁县下峪镇故东村的路上,我们被车载导航仪“误导”了,从故县镇一路行驶到故县水库西侧,导航仪显示我们可以坐车“游”过水库,以抵达目的地。事实上我们只能望水兴叹。
我们掉头返回故县镇,沿路向东,绕过山路,向西行,终于抵达下峪镇。镇党委书记柴运涛带我们前往故东村,果然,故县水库近在眼前。
故县水库,又称洛宁西子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西子湖”的美称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西施对吴王用美人计,助越王勾践重振河山后,范蠡吸取伍子胥的教训,带她退隐,周游世界。一天,他们来到洛宁一个湖边的小山村(即今故县镇一带),见这里风光秀丽,静谧安详,便在此地定居下来。因此,故县水库建成后,当地群众又称水库为“西子湖”。
走在故东村,人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西子湖:或水面宽阔,或烟雾笼罩,或树影婆娑。村子因一湖碧水而增添许多景致。
柴运涛说,为了增加西子湖沿岸的美景,下峪镇在故东村及沿湖村子栽种油菜、石榴、樱花、海棠、五角枫、红叶石楠、白蜡、白皮松等,可以让游客春赏油菜、樱花、海棠,夏观石榴花,秋赏枫叶,冬观绿松,用四季美景带动乡村旅游。
2 土墙土窑土门楼
据柴运涛说,故东村最大的特点是土墙、土窑、土门楼。的确如此,一走进村子,我便被一孔孔窑洞吸引了。窑洞一般是靠山而打的,门头上方多栽种迎春花,崖前空地上建房成院,院墙和门楼为土坯垒成,乡土气息浓郁。
说说故东村的细节吧——
牛,两三头或者五六头,或站或卧,成为村子里的一景。很多村庄已经找不到牛了,因为土地日益减少,养牛成了负担。
麦秸垛,一个又一个,有的还是多年前的旧麦秸堆起来的。麦秸在农村有多种用途,喂牛、烧火做饭,还可以往鸡窝里垫一把。
石碾盘,直径一米多,石材特殊,猛一看像混凝土,内含多种石头,大小不一。村民说这是一种天然的石头,因貌似掺杂多种石头,也叫“掺子石”。
柿子树,很多树龄超过百年,叶子或掉光或稀稀拉拉,满树的柿子如灯笼一样红。我问村里人为何不摘柿子,他们说忙着秋收、种麦,等忙完农活儿,三两天就能把柿子卸下来。对,他们用的是“卸”字。他们不怕柿子被偷吗?村民说,除了鸟雀啄食,一般没人偷。
老槐树,国槐,树龄600多年,立在故东村东头的路边土崖上,挂有保护牌,是国家一级古树。树干粗壮,树冠绿意盎然,树身稍向路面倾斜,仿佛有意为行人遮阴。
野菊花,随处可见,人们很远就被野菊花的香味吸引。在一户村民的门前,一丛野菊花被柴火堆包围起来,菊花枝干比成人的拇指还粗,应该有些年头了。这家主人把野菊当作家菊来养,阳光下的野菊花开得灿烂,花朵不大,却依然有蜜蜂飞来。
水蓼,开红花,长在一户农家的土墙根处,共四棵,三大一小,像一幅画。
3 古窑洞风景如画
沿村道向村里走,有石砌台阶,向下可见一个窑洞式土门,进去后别有洞天。这是一个天然的山沟,一端通往故东村北部,另一头通往西子湖。
地图显示,这条山沟叫寒鸦沟,当地人却叫它骇牙沟,“骇”有惊吓的意思,“骇牙”比“寒鸦”更加形象。
72岁的王照英老人,住在一孔有100多年历史的窑洞内,他说,寒鸦沟深40多米,沟两侧都是窑洞。1985年,因故县水库恢复施工,寒鸦沟居民首次移民;1987年,第二次移民。大部分村民搬迁到沟上面居住,寒鸦沟窑洞多数遭到毁弃。
王照英居住的窑洞大小共4孔,为靠崖式,崖高近8米,窑洞前有空地,老人开辟了几块菜地,种有白菜、韭菜、蒜苗、香菜、葱和番茄等,基本能满足日常吃菜的需求。
在寒鸦沟窑洞前,我遇见两位大学老师,商丘师范学院的宁传华和杨晓坤,他们是青年画家。我采访时,正赶上他们面朝窑洞创作水墨画。
宁传华说,这是他第二次来故东村,对故东村印象非常好,这里的村貌保存较好,尤其是土窑洞,很合他的心境。虽然只来过两次,但是他已经创作了十几张以故东村窑洞为主要题材的国画山水册页。
杨晓坤是第一次来故东村,他说自己是受宁传华老师的“蛊惑”而来的。不仅如此,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还有40多名大学生一同前来,他们一边欣赏故东村的山水景致,一边看宁、杨两位老师作画,既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作画的窍门,觉得自己“赚大了”。
近年来,下峪镇努力打造写生、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情民风,吸引了众多美术写生、摄影、影视创作人士,下峪镇也因此被誉为“豫西最美乡村、艺术创作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