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现,最近,以各种名义在朋友圈讨要红包的人多了起来。“节日到了,你看着给吧”“给我发1元红包,1小时后还你”“给我发一个红包,告诉你我对你的第一印象”,以节日、测试、评价的不同名义,不断向朋友圈的好友索要红包,对于中招的人而言,这究竟是娱乐还是负担?
要红包是为了增进感情
看到朋友圈里的“微信红包晒图”后,小张决定也来玩一玩这个游戏。
“给我发个微信红包,我会把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并说明我对你的看法。”这是游戏规则。开始玩游戏时,小张把写有游戏规则的图片转发到朋友圈,并配文:“微信没加我的,赶紧加我!快来看看我对你的评价。”
消息在朋友圈发布之后,很快就有人响应。第一个发红包给小张的人,是他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朋友。收到1.68元红包后,小张截图并在朋友圈写了对这位朋友的印象,大意是评价对方经历丰富且有文艺气息。
随后,大学同学、高中同学、朋友、同事、兄弟、家人等,都相继给小张发了微信红包。小张也按照游戏规则,在朋友圈分别写出对每个人的印象。
小张说,要红包并不是为了收钱。玩这个游戏的初衷,是为了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小张的朋友圈里有500多人,参与这个游戏的人有30多个,约占朋友圈总人数的6%。从金额看,红包金额从0.01元到8.88元不等,大多数红包金额是1元或2元。对于发0.01元红包的同学,小张依然认真称赞了对方,不过,最后不忘调侃一句“就是太抠了”。
讨要红包 方式繁多
实际上,讨要微信红包几乎贯穿了每个节假日,从端午节、中秋节到国庆节,总有人在朋友圈以各种名义索要红包,就连在平日里,也有人以微信红包测试人际关系。
我们把朋友圈出现的讨红包方式梳理了一下,大致包含以下几类。
节日型:通常以“某某节到了,红包关系(你看着给吧)”的句式作为开头,以红包金额多少划分关系亲疏,讨要金额通常在100元以内,以具有寓意的数字为主。如亲近的知己索要88.8元,女朋友索要13.14元,长辈索要10元,网友索要1元。最后,通常以“看你想当我的什么人,见证我们感情的时候到了”的句式作为结尾。这种方式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不易收到红包。
评价型:“玩个游戏,你给我发个微信红包,我会把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并说明,你是谁,我们什么关系,我对你有什么看法。”消息通常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布,所有人可见,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带动的好友也会越来越多,极易被刷屏。
测试型:“给我发1元红包,1小时后还你,看看有多少人信任我,不发也不会影响我对你的评价。”测试者通常会兑现承诺返还。
@网友:乞讨红包,实在让人抓狂。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番茄白菜:过年要红包,正月十五要,二月二要,五一节要,六一节也要,难道感情都是用钱来衡量的?
@梅女士:验感情,开玩笑,各种索要红包的行为,分明就是在乞讨,还强行说证明关系的亲疏。
@陈先生:收到类似信息,如果是好友一般会回复,彼此娱乐一下。如果是不熟的人,就不用理了。
(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