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原村位于洛宁县小界乡,别名李原村,村内有数棵千年国槐,其中一棵被当地人称为洛宁“树王”。村里有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观音寺,距今1300余年,今存两块重修碑。
1 千年国槐称“树王”
走进李家原村,小界乡党委书记张保利首先带我去看古树。当地人说,李家原村村民多为明代初年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最早由李姓迁来,因此得名李家原村。现在,李家原村村民则以肖姓居多。明朝初年,村里有很多古树,多为国槐。随着人口的增加,村民开垦土地、修建房屋等,古树大量减少。
在李家原村老年人的印象中,村里仅存的几棵古树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变化。他们说,这些国槐的树龄大多在千年以上。
向南走进村子,看到的第一棵古树即为国槐,树干向西倾斜,被水泥柱子顶住,以防倒伏。树下种有南瓜,瓜藤攀缘树身而上,开着黄色的南瓜花,在瓜叶掩映下,一个青皮南瓜“探出”身子。
有三棵国槐相对集中,两棵长在村道旁。其一树干挺拔,颇有君子气度。其二因树干扭曲,又称“扭筋槐”。其三藏身在一户村民院内,树叶凋零,院落萧索,房屋破败。
最大的一棵国槐,号称洛宁“树王”。张书记带我穿过一片杨树林,又翻过一条壕沟,猛抬头,我一下子被这棵大树震撼了——
“树王”长在壕沟上方的一片平地上,或者说这块平地就是上天为这棵大树准备的,树冠几乎将平地覆盖。
且不说数人才能合抱的树干,单是其6个树杈,就比一般树木粗壮。朝北的树杈上有一窝野蜂,常年聚集于此。“树大通灵呢,没人敢动这棵树。”张书记自豪地说。
据洛阳市林业局2010年9月出版的《洛阳古树名木录》记载,洛宁县小界乡李家原村(李原村)五棵国槐,其中一棵树龄500年,其余四棵皆为1000年。一个村子能生长这么多千年国槐,实属罕见。
2 千年古寺观音寺
在自然村寨里村内,有一座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的观音寺,当地人又称其为观音庙、观音堂。该建筑今已破败不堪,有两块重修碑,弥足珍贵。
80岁的村民吉彦明说,寨里村又称赤滩寨村,以河滩为红色而得名,寨子古代修有寨墙,今已坍塌。
在观音寺内,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立《重修观音禅寺碑记》碑文显示:“永宁县(今洛宁县)北邑赤滩寨观音寺,斯寺居天下之中,为风水之元,其来尚矣。创建于唐之贞观,重修于我朝(即明朝)景泰至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当时天气干旱,当地百姓流离失所,远走他乡,因此观音寺僧舍倒塌,仅存大殿,柏树和槐树共四棵。住持满太虚发愿重修观音寺,却未完成即圆寂。僧人圆岫(号宝山)继任住持,和师弟圆海一起组织重修。该碑详述了观音寺当时的开山祖师和门徒名讳,开山祖师为果大千和满太虚,门徒为圆定、圆岫、圆隆和圆海。
另一块石碑为《重修观音寺工完记》,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九月立,可知观音寺此次重修,历时20年,可谓不易。此碑异常珍贵,碑后上部线刻一尊观音菩萨雕像,下列普通寺、香泉寺、法王寺、天王寺、白马寺等参与重修观音寺的寺院及住持名单。当地人称,嵩山少林寺也名列其中,可是我遍寻不见。
66岁的村民吉同治说,观音寺坐北朝南,北有正殿,供奉观音菩萨;东有三间偏殿,供奉关帝,民称关爷庙;西边偏殿,供奉十八罗汉;三间南屋,供奉四大天王。如今,仅余正殿1座,面阔3间,檐下有4根木柱,柱下有上柱下鼓形柱础。
20世纪60年代,李家原初中曾在观音寺办学,学校停办后,村民自发组织,恢复观音寺。2014年4月,赤滩寨观音堂被列入洛宁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 小界槐花美名扬
每年5月,李家原村就会迎来采摘槐花的市民和游客。槐花,是洋槐树开的花。包括李家原村在内的小界乡,有7万多亩洋槐树,花开时节,山野间清香弥漫。
著名作家张宇是洛宁人,他有一篇写小界槐花的文章,摘录如下:
“如果把槐花真的当成一种花来看,那就没有意思了。植物和动物,甚至人类在大自然里是平等的,我看不出人的生命比植物的生命有什么特别高贵之处——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弄不好,每年看槐花时,也是槐花看人时呢!……今年春天,偶尔在洛宁嶕峣山上看到漫山遍野的槐花海洋时,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槐花是一种生命,咱们自身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存在的时间现象,在大自然里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年每月每刻都在干什么?我们在追求和奋斗着什么?什么时候我们也像槐花那样喷射鲜血,峥嵘精神,开放出灿烂来?”
“槐花生动着这个世界时,我们也应该把这个世界生动。”
由此可知,槐花给了张宇很深的感悟,他把槐花当作与人平等的生命,尊重生命,也尊重每一朵槐花。
李家原村的槐花,同样为村子增色不少。不仅是洋槐树,还有那几棵千年国槐,花开之时,同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