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讨的已讨来,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二人当即告辞。杨氏亲自将他们送出大门,并命阖府仆从、士兵列队恭送。二人接过马匹再揖而去,行出甚远,袁天罡苦笑道:“惭愧惭愧,愚兄今日失算了。”
李淳风全不介意,拍着鼓鼓囊囊的招文袋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不定兄长之言日后能成真呢!”
袁天罡脸上发烧:“莫再拿我取笑。”
李淳风见左右无人,坦言道:“小弟并非取笑,天下之主用以言女子未必是帝王,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何尝不是女主?况且你怎断定那女娃一定当不了皇帝?”
“胡闹,世上哪有女人当帝王的道理?”袁天罡甚是不屑。
“兄长之言差矣。”李淳风一改不羁之态,正色道,“唐尧虞舜古之明主,禅让推贤,焉知夏启家天下?齐桓晋文才略冠世,号令诸侯,焉知嬴政一统九州?即便被誉为圣人的孔仲尼,又怎料后世复有佛道两家,与儒门分庭抗礼?兄长究竟能不能断人未来,您自己心里清楚。周不知汉,魏不知晋。以前没有女皇帝,焉知后世一定不会有女子称帝之事?”
袁天罡素来谋定而动,故稍有差失便久久不能释怀,此刻听他这番高论,竟有茅塞顿开之感,不禁停下脚步,由衷叹息:“是啊!我忒迂腐,怎知后世一定无女皇?”他又想起那个女孩的脸庞,当天下之主虽属戏言,但说她有龙瞳凤颈伏羲之相,却也没什么不妥。
李淳风见他一脸痴态,扑哧一笑,不耐烦地推推他:“终者自终,始者自始,何必杞人忧天?茫茫天数苦中求,世道沧桑不自由,千千万万难算尽,不如推背去归休!铜臭俗物既已到手,今晚咱们不醉不休,来日赶赴长安,谋咱的前程吧!”
袁天罡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笑世人太痴,明明命运自在掌握,却要看相问卜。罢罢罢,愚兄索性胡批乱写,编一部预言之书,若侥幸流传于世,糊弄一下愚昧之人倒也有趣。”
“妙哉!”李淳风乐不可支,“若兄长当真来写,小弟愿为这部书配几幅画,倒也风雅得紧。世间之事无独有偶,说不定将来真能乾坤暗合呢!千载之后,兄长若被奉为神明,小弟也能沾沾您的光啊!”
二人朗声大笑,挥鞭而去。
贞观九年五月,李渊驾崩于大安宫,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武,庙号高祖,葬于献陵。他在宫中深居十年,虽有太上皇之名,但是对大唐政坛而言已没有分量,他的死恰如一片枯叶轻轻飘落水中,并未掀起半分涟漪。李世民并没感到多么悲痛,不过像被针轻刺一下,伤痛一瞬即逝,继而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吐谷浑战事和皇后的病情上。
西征的捷报接连传来,继曼头山之战,唐军连战连捷,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逃入沙漠,被部下砍了脑袋向唐军投降,欢呼声掩盖了李渊驾崩的噩耗。
远在长江之畔的荆州,有个人却因李渊之死而悲泣呕血,那便是时任荆州都督的应国公武士彟(yuē)。
深秋的江陵依旧骄阳似火,武士彟神情委顿,仰卧在病榻上,粥不能进、药不能下,俨然处于弥留之际。其妻杨氏和三个女儿都守在榻边,他不发一语,望着窗外,似乎在回溯自己的一生。他固然不算一代名臣,也没有足以名垂千古的功绩,但他从并州文水县一介草民变成大唐的公爵,此等际遇古今罕有。
武士彟的父亲武华是家族的异类,立志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奋发读书跻身仕宦,但前途不似他的梦想那么光明,虽说数十年间三易朝代,国之权柄却始终掌在关陇士族的手中。武华摸爬滚打半辈子,最终也只是洛阳的一个吏员,连小人物都算不上。几番努力皆失败,武华回到家乡,在失意中病逝,只留下几间矮房以及村北的一片山林——这是他用毕生积蓄换来的产业,也算给儿孙留下一线希望。
武华膝下四子,武士彟最小,兄弟们感情深厚。父亲留下一小片林产,他们决心凭此致富,于是兄弟分工:大哥武士稜(léng)培植林木,老三武士逸砍伐运输,武士彟生就一张巧嘴和一副和善面孔,因而游走四方贩卖木材;老二武士让朴实平庸,看守田业。数年辛勤回报颇丰,武家名下的林产越来越多,后来竟成了并州最知名的木材商。
(摘自《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王晓磊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