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砌就的四进院里花木掩映,小桥流水……这是一座位于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的农家院。这座小院藏着主人高献中历时16年搜集的300余块名家书法石刻,以及600多件反映豫西农耕民俗的实物。
日前,《洛阳晚报》记者走进位于顾县镇政府西200多米的“白云居”金石民俗馆,听70岁的高献中老人讲述他的收藏故事。
大胶车像豪华轿车一样酷
10月21日,筹备16年的“白云居”金石民俗馆终于开馆了,“白云居”这个名字是因为顾县镇背靠白云岭而得,民俗馆朱漆大门,门楼古色古香,分为6个展区。
经过民俗馆一道拱门,穿过一楼过厅,就来到第二进院子里,这里摆放着各式农具。
高献中说,他将这些农具按照农耕的流程摆放,从耕、犁、耙、平、播,到管、浇、收、打、运,每个环节用到的农具除了有实物展示,还有农具的名称、用途、结构示意图及捐赠人的信息等,这些信息都用卡片或图表展示出来。
就连一个简单的牲口套,他也配上一张毛驴戴着牲口套的图片,上面的辔头、围脖儿、搭背等各个部件标注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
在民俗馆里,《洛阳晚报》记者看到了一辆大胶车,这是20世纪60年代重要的运输工具。“那时候,哪个生产队能造一辆大胶车那可是一件荣耀的事儿,谁能当上赶车的‘鞭把’,就像今天开豪华轿车的司机一样风光。”高献中笑着说。
43位书法名家作品石刻展示
在第二进和第三进院子之间,是一座同样具有古典风格的二层小楼。
二层小楼下别有洞天,地下室的墙壁上嵌着高献中多年来收藏的宝贝,有按照1∶1比例复制的太子升仙碑、袁安碑等出土自偃师的名碑,还有《兰亭八柱》《龙门二十品》等书法名帖。
穿过这栋二层小楼的过厅来到第三进院子,走过院内的一座小桥,迎面是一面照壁,照壁上面写着“偃师四十三家书百姓”。
高献中介绍,这里展示了偃师的43位国家级和省级书法名家的作品,通过介绍百家姓来展示文字的沿革、姓氏的祖源,这些姓氏则大多起源于偃师。
“偃师是书法之乡,书法家及爱好书法的人很多,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集中展示。”高献中说,从去年开始,他给各位书法名家发出邀请,每收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他就请人雕刻,直到开馆前几天才全部刻好。
在照壁上,还刻着“鸿池”二字。高献中说,《后汉书》中有记载:“鸿池,池名,在雒阳东二十里。”研究人员经考古发现,鸿池陂其实是汉魏洛阳故城的一条漕运渠道,就在偃师境内。
义务讲解,要让世人了解家乡
退休前,高献中一直在偃师工作,多年来,对偃师的文化历史情有独钟。他和别人合著或编写了《洛阳地名探源》《偃师姓氏源流》《古都偃师轶事典故》《偃师古诗选注》等书。
高献中说,这个“白云居”金石民俗馆是他家的老宅,最初只有两进院子,他把从16年前开始搜集的石刻分门别类,又进行补充,规模越来越大,他便萌发了将这些石刻展示给更多人看的想法。
村里知道他的想法后很支持,专门在其老宅的基础上给他多划了一块地,帮助他安置这些石刻。
高献中说,他愿意当一个义务讲解员,向更多人展示家乡悠久的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