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试图经过的人们被挤在大石桥的中间,在一条若有若无的窄缝中艰难前行,以此证明大石桥是一座让人通行的桥。
我第一次去东关大石桥,是在一个冬日的上午。
那天,我和三姨从婆婆家东边的酱菜铺里走出来,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买到婆婆要的东西。三姨沉思了一会儿,说:“走,咱们去东关买。”
我那时还不知道东关是哪儿,只感觉被高出我许多的三姨搂着肩膀走了很远。
我们走到一家酱菜铺前,三姨说:“到了。”
这就是东关吗?我朝四周打量,感觉有点儿面对新大陆的感觉。
酱菜铺的对面是一排卖肉摊儿,卖肉摊儿的东边是一家食堂,食堂暗红色的木门全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的人有的拿着糖糕,有的拿着烧饼,有的拿着油条,有的端着汤出来准备找地方蹲下吃。
顺着食堂往东有一家小店,我虽看不清小店卖的是什么,但很为老板发愁:因为小店的门口满是卖菜、卖鸡蛋的人。
再往东,就是一座拱起的石桥。其实,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我根本看不出来它是桥,因为桥上站满了人,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站在桥上卖菜或买菜,我觉得这些事完全可以在街面上做。
那些试图经过的人们被挤到大石桥的中间,在一条若有若无的窄缝中艰难前行,以此证明大石桥是一座让人通行的桥。
桥的南侧,又是一家食堂,除了伙计在卖烧饼或者油旋儿,每个人都端着一碗汤。我不在意他们端的是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还是丸子汤,只看到那些黑色的大碗里隐隐透着辣椒的红艳。
偶尔,有人蹲在那里,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喝着汤。在洛阳,汤碗基本上是黑色的,只有少数几家的碗底部分是灰色的。
因为碗的样子都一样,洛阳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在十字街买了一碗汤,边走边喝,喝得差不多了,会就近找一家汤馆进去添汤,一路添汤添到东关。喝饱了,他将碗往路边一放就走了,碗就被某汤馆的伙计收了去。
这个笑话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站在大石桥西边酱菜铺里的我,就在想:那两个负责收碗的伙计,会不会为此“搁气”(洛阳方言,有吵架、打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