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宅女都怕应酬,一听说有饭局就摆手:不去。赴宴是项技术活儿,约束太多,一顿饭吃下来,心累不说,往往还没吃饱。
据说有些人拒绝饭局的借口是懒得洗头换衣服。如果是在两千年前,人们还可以找一条更奇葩的理由:膝盖疼,跪不成。
跪不成跟吃饭有关系吗?关系大着呢!
跪着吃饭,常见
在汉代以前,中原人是不用高桌子、高凳子的,地上铺张席,吃饭时就坐在席子上。吃饭规矩还特别多:席不正不坐;看某人不顺眼,不用在桌子上画“三八线”,可以跟他割席绝交。
席子那么平整,却不能想咋坐就咋坐,标准坐姿只有一个:并拢双腿,跪坐在小腿上。
坐姿不对,后果很严重。
话说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子的老婆独自在家,两腿八字形叉开,坐在地上休息。这一幕,刚巧被突然进屋的孟子撞见了,孟子很生气,非要休妻,理由是这个女人坐姿不文明,伤风败俗。
你想想看,一个人在屋里都不能随便坐,更何况在人多嘴杂的聚餐场合?
为啥非得跪坐呢?为了遮羞。那时的裤子没裤裆,男女老少都穿开裆裤(参见本报11月25日C01版《古人冬天穿什么》)。跪坐可让外衣顺势垂下,护住私处。倘若叉腿坐,就会走光。
这就不难理解孟子为何火冒三丈了:憨媳妇在家叉着腿坐,在外面是不是也叉着腿呢?想勾引谁哩?
你有才,你说了算
古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分餐制:一人分个小食案,同样的菜和餐具每人一份,自个儿吃自个儿的,既方便又卫生。
西晋灭亡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把洒脱、随性的生活习惯,连同胡凳、胡床带入中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更加促进了南北文化大融合,席地而坐的姿势受到冲击。
到了唐代,在东都洛阳的饭局上,高桌大椅已很常见。合裆裤也取代开裆裤,成为流行款式。人们发现,坐在凳子上吃饭更舒坦,也就不愿意跪着了。
翻阅唐代有关宴会的画作,经常能够见到宾客盘腿坐凳的画面。那时,民风开放,饭局上的人也自在,盘腿坐还是垂腿坐,各取其便。
洛阳龙门石窟有尊佛像,也是一腿垂地、一腿屈在圆凳上。
在更晚的南唐时期,盘腿就餐也不算失礼。你看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就盘腿坐在椅子上宴请宾客。
盘腿上榻吃饭,得脱鞋。诗仙李白耍大牌,到皇宫赴宴,非要太监高力士帮他脱靴。高力士恭敬照办——就连唐玄宗都亲手为李白调羹,太监敢有意见吗?
没人骂李白不礼貌,反而都夸李白不拘小节,够酷!
如果你像李白一样有才华,饭局规矩也可以由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