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今日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2月7日 星期

母坠40米深井,儿3次下井将其救出
历时7个多小时,消防队员往井下输送了至少15瓶氧气;当晚,坠井者就清醒了
倪军辉在病床前照顾母亲

□见习记者 郭学锋 文/图

母亲不慎坠入自家厨房内40米深的水井内,当大家都以为人已经不行了时,他却坚信母亲还活着。一次,两次,三次……7个多小时内,他不顾自己的安危,3次下到井底,终于将母亲救了出来。

舍身救母这件事儿发生在伊滨区庞村镇门庄村一个普通村民的家中,做出这一壮举的儿子名字叫倪军辉。昨日,倪军辉说起这件事儿仍显得心有余悸。

1 老太太在家失踪,疑似坠井

倪军辉的母亲今年61岁,身体不太好,有时候有些糊涂,平日里,倪军辉的父亲倪书堂与她形影不离。

4日10时许,到镇上修摩托车的倪书堂回家后,发现老伴儿不见了。他赶紧叫来倪军辉一起到村里寻找,可问了一大圈儿,大伙儿都说没见着。随后,村支书王建军查看村里的监控视频发现,9时20分,孙老太独自进了家门,之后就没再出门。

倪书堂回家后发现厨房内的水井盖被人移开了,他朝井里喊了几声,没有人应答。担心老伴儿是坠井了,倪书堂慌忙拨打了119。

当日11时许,消防队员到场使用救援摄像探头探测发现,井下约35米深的地方悬着一团黑影儿,但没有捕捉到清晰的影像,只能初步判断井下可能有人。

2 儿子救母心切,主动下井

倪军辉说,这口井是“套口井”,上粗下细,形状类似一个倒置的啤酒瓶。起初,他们在院子里打了一口直径约0.8米、深约30米的水井,后来,家里盖厨房时图方便,就把井圈在了厨房。前两年,井不出水了,家人又找人用机器往下打了近10米,但这一截的直径约0.6米。

“当时消防队员判定井下黑影儿的位置正是在下面较窄的那一段,他们就赶紧往井下供氧,并不断呼喊,但始终没有人回应。考虑到其他人不清楚井下情况,我就主动提出先下去看看。”倪军辉说,当时他再三表明态度后,消防队员才帮他在脚腕儿和腰部系上双保险结绳,并缓缓将他系下井。

3 老太太已经清醒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来到倪军辉母亲所在的洛阳思亲医院。倪书堂正和儿子一起推着老人去做CT。

“我母亲真是遭了大罪,但人能救过来,真是太幸运了。”倪军辉说,他和大哥、大嫂将会在医院好好照顾母亲,希望母亲能早点儿好起来。

“老太太能清醒过来,消防队员输送的大量氧气立了大功”。倪军辉母亲的主治医生夏医生说,老人入院后,他们立即对其进行了紧急抢救。当晚20时许,人就清醒了,并能简单地与医生交流。

夏医生介绍说,目前,孙老太生命体征平稳,但由于她的双腿长时间浸泡在井水中,加上坠井时的撞击,现在她还不能下床,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至于倪军辉母亲为何会坠入自家水井中,目前仍然不清楚。

第一次下井

无合适的救援工具,无奈放弃

倪军辉说,井刚好能容下一个人通过,当时井里的氧气很足,并且他每下几米,上面的人就会问他的身体状况,确认安全后,再缓缓将他往下送。20多分钟后,他到达了深约30米的两段井口相接处。

“下面太窄了,不好下,我拿强光手电朝下照,模糊看到系在井里的水泵上挂着一个人。我喊了几声,她没应声。”倪军辉说,由于不确定母亲的情况,加上没有合适的救援工具,他只得上井。

第二次下井

钢筋钩脱钩,救援暂停

消防队员考虑到井内空间狭窄,下井的人无法弯腰给孙老太系上救援绳,因此,只能设法用硬物钩住孙老太的衣服,然后缓缓向上拉。倪军辉找来一根长钢筋,消防队员将钢筋一端折出一个钩,另一端系在救援绳上放入井中。

15时许,倪军辉再次下井,用钢筋钩钩住了一个物体。上面的人用力一拉,倪军辉听见了一声布条被挂断的声音,然后钢筋钩脱钩了。消防队员决定再制作几个钢筋钩实施救援。

第三次下井

孙老太脱困,仍有脉搏

17时许,三根系着钢筋钩的救援绳被消防队员依次放入井中。此时,消防队员已经往井下输送了至少15瓶氧气。随后,倪军辉第三次下井,将三个钢筋钩分别钩到他母亲上衣的后背以及双肩处。“很快,我妈就被拉到了两截井口衔接处,我用双腿绊住她的身体,以防钢筋钩再脱落。”倪军辉说。

经过7个多小时救援,18时许,孙老太终于被拉上井。令在场救援人员兴奋的是,虽然孙老太当时已经昏迷,但仍有脉搏。随后,倪军辉开车将其母亲送往医院。

▲ 洛谭快评

何以报亲恩

□洛谭

井深近40米,相当于一幢十几层楼房的高度,加上阴暗、潮湿的环境,能做出下井救人的决定绝非易事。然而,倪军辉没有任何迟疑,原因很简单——“掉井里的是俺妈”。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这块地方,常是母爱。当然,我们更常听到的是“母爱是最无私的,似乎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母亲理应扮演着无私付出、勇敢坚强的角色。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关于母亲舍身护子、救子的感人故事也层出不穷。

母亲为子女舍身是出于天性,但亲情中不只有母爱。身为子女,关键时刻为母亲舍身,既不是什么艰难的决定,也用不着煽情地赞同。回报亲恩的故事,有危急时刻的舍身救母,但更多的,应当是寒冬中的一双保暖棉袜,或是春日里一次温馨的家庭出游。

报亲恩,与条件无关,与主角无关,它总是扎扎实实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