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好面子、讲礼数,在路上碰见熟人,寒暄完毕,常会一拍胸脯,热情地说一句:“改天请你吃饭!”
这话听听就算了,可以当真,但别较真儿,除非对方确定了请客时间和地点。赴宴时,你也别光顾着埋头吃饭,还得识礼数,不然一顿饭吃下来,肚子饱了,面子丢了,被人暗地里笑话:“这人真丢客气!”
洛阳人做客的礼数,根据场合及主宾关系略有差异,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不要空着手去,不能黑着脸去,不要闷着头吃。
这一套,从古传至今,换汤不换药。
感觉不会用筷子了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古代的洛阳人,做客赴宴比现代人讲规矩。
史载,古时宾主见面,先得互相问候,热情洋溢地说些客套话。
饭菜上桌,客人要起立,向主人表示谢意。要是客人身份没有主人尊贵,还必须端起食物向主人道谢:“谢谢您给我机会,让我品尝这么好的饭菜。”
饭菜上齐,寒暄完毕,考验人品的时刻到了。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许唉声叹气,还不能发出咀嚼食物的响声,吃面条“哧溜哧溜”,喝汤“呼噜呼噜”,会被视为没教养。
倘若夹了一筷子菜,哪怕再不对胃口,也得吃下去,不能放回盘中。筷子是夹菜的,不能扒拉黍饭,因为吃饭必须用勺子。
舔筷子、嘬筷子、敲碗是公认的不礼貌做法,用筷子在一盘菜里扒拉更使人生厌。要是把筷子竖插在饭里,搞不好还会挨揍:筷子竖插形如上香,等于咒骂主人。
还有,一定得拿稳筷子,千万别让筷子掉到地上,因为祖先长眠于地下,筷子落地惊神,那是大不孝。
吃饭相当于体育锻炼
如今聚餐,要是饭菜不对口味,可以自行添盐加醋。在古时的洛阳,这可是失礼行为,主人会觉得你是在自我表现,好像你比人家会做饭。
无论主人准备了什么食物,你最好吃得津津有味,至少假装津津有味。对于吃货来说,更痛苦的是,倘若饭菜特别好吃,你还得克制,克制到让主人劝你多吃点儿。狼吞虎咽会被人嘲笑“八辈子没吃过好东西”。
倘若你爱啃大骨头,拜托回家去啃,在饭局上啃骨头,或是把骨头扔给主人家的狗去啃,相当丢客气。
如果你爱吃水果,而饭桌上只有一小盘水果,那你得忍着别吃,先让年长的人吃,剩下的你再吃。
要是饭吃到一半,有贵宾到,全桌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这挺烦的,有人爱耍大牌,没有时间观念,逢饭局必迟到,你正嚼着饭,有人来了,得站起来;刚坐下拿起筷子,又有人来了,还得站起来……
东周、东汉时期,京都洛阳没有高桌高凳,人们得跪坐在席子上吃饭。反复跪坐、起立,对于肥胖体虚的客人来说,不亚于一场噩梦:这到底是来吃饭的,还是来锻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