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二孩儿政策放宽后,不少夫妻蠢蠢欲动,准备造人。对此,我们只想贴心地提醒一句:你们真的想清楚了吗?
前几天,《洛阳晚报》报道了有个12岁的小男孩离家出走。原因是父母给他生了个弟弟,他觉得爸妈不爱他了,在家待着没意思。幸好,这孩子最后被找到了。由此可见,生二孩儿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方方面面都得做好准备。
今日起,我们将邀请过来人“开班授课”,分享养育经验,想生二孩儿的,往这边看。想讲述一下家有二孩儿的甜酸苦辣吗?请拨打记者电话:13383792808。
1 一个孙女嫌少 两个孙女刚好
老李名叫李保民,虚岁七十,从洛阳理工学院退休了。他老伴儿名叫张巧云,比他小三四岁,也已退休。
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凯。李凯的媳妇叫刘艳,是独生女。
小两口都是“拼命三郎”,男的上班很忙,女的下班很晚,几乎没时间带孩子。大孙女李梓钰2008年出生后,基本上被孩子的外公、外婆“承包”了——孩子的户口在涧西,将来要在涧西上学,外公、外婆家在涧西,住在那儿方便接送孩子。为了能每天见到女儿,加上工作地点离涧西也近,小两口便搬到了涧西跟娘家爸妈同住。
老李夫妇住在洛龙区,有力使不上,心里多少有点儿失落:守着偌大的房子,大眼瞪小眼,真没意思呀!
一个孩子嫌少,再生一个刚好!
国家调整计生政策,鼓励双独夫妇生二孩儿后,小两口十分矛盾:独生子女太孤单,是该再生一个,可万一再生一个还是女孩儿,老人会不会不高兴?
张巧云得知儿媳妇为生男生女担忧,赶紧给她宽心:“生孩子又不是去百货公司买东西,挑啥哩?美国总统奥巴马家是俩闺女,俄罗斯总统普京家也是俩闺女,咱家为啥不能是俩闺女?”
老李跟着点头:“趁你们年轻,趁我们身子骨硬朗,还能帮上忙,生吧,再生一个我们带!”
大孙女李梓钰5岁那年,小孙女李梓瑶呱呱坠地。外公外婆做饭洗衣,接送老大上下学,已经忙得团团转,李凯和刘艳尽管不愿跟小女儿分离,也只得狠下心,将老二送到爷爷奶奶家。
如此,老李夫妇如愿以偿,当上了“全职保姆”。
2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比着出钱出力
李梓瑶今年两岁半,跟父母同住的日子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时间跟爷爷奶奶住在洛龙区。
老两口全身心投入,含辛茹苦,喂吃喂喝,哄睡陪玩,把小孙女养得挺壮实。小孙女胃口挺好,啥都吃,除了偶尔积食,基本上没生过病。
少生病就意味着省钱,养孩子的人都知道。
李凯和刘艳挣钱不算多,养一个孩子宽裕,养俩孩子就有点儿紧巴。双方老人体恤儿女的难处,心照不宣,都忙着“倒贴”,买奶粉、买童装、买玩具……能帮衬就帮衬。
小孙女一岁半之前,每个月光喝奶粉就得花千把元;1岁半以后,小孙女能吃辅食了,奶粉钱少了,买零食的钱省不了。
大孙女也不省钱,孩子的外婆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掏腰包,给大孙女报了4个培训班,古筝、英语、舞蹈、美术,每周连轴转。
3 母女生分了亲爸亲妈郁闷了
儿子、儿媳妇住在亲家母家,老李夫妇没说啥,旁人可有话说了:“老李呀,你儿子咋住到丈母娘家去了?”
老李笑着说:“嗯,俺把儿子‘出租’啦!”他和老伴儿都是知识分子,思想开明,从来不计较这些。
“俺亲家又得伺候大的又得伺候小的,受累呢。”张巧云说,儿子、儿媳妇都挺孝顺的,尤其是儿媳妇,知书达理,常给他和老伴儿买这买那,常给他们打电话,跟住在一起没啥两样。
老两口心疼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了孩子,要是没父母帮着,就得请保姆。请保姆恁贵不说,万一保姆对孩子不好,多熬煎呀!
张巧云说,有几个邻居,停薪留职,专门在家带孩子。幸亏,她的儿子、儿媳妇不用面临这种难题。
每周,老两口都会赶在小两口休息的那天,带着小孙女坐车去涧西,让她跟自己的父母、姐姐团聚。
老大跟老二刚见面挺亲,一个叫着“姐姐”,一个唤着“妹妹”,又搂又抱,亲得不行,过一会儿就该打闹了。
小孙女觉得外婆家是姐姐的家,待不习惯,不缠爸妈,缠爷爷奶奶,往往刚吃过午饭,就带着哭腔闹人:“奶奶,咱走吧!这不是咱家,是姥姥家,是姐姐家!”
这让刘艳大为吃醋:“等老二该上幼儿园了,一定得把她接到俺身边,要不都跟俺不亲了!”
4 含饴弄孙趣多多祖孙情深隔代亲
小孙女再过半年就该上幼儿园了,老两口很珍惜眼下的美好时光。
老李坚持给小孙女写成长日记,写着写着就把自己逗乐了:“俺老伴儿带着孩子去买菜,回来时坐公交车。小孙女一上车就说:‘大哥哥、大姐姐请让一让,我们一会儿就下车了。’快到站了,这小人儿又冲司机喊:‘我们要到理工学院家属院西区南门下车,谢谢师傅!’声音脆生的,可好听啦!你说她咋恁懂事哩!”
“人老了,儿孙绕膝是一种享受。家里没有小宝贝,就没有生气。”老李说,“儿女要为小家忙乎,没时间陪父母,孙女能代替他们陪着老人。带孙女是挺累的,可是,累并快乐着!”
作为过来人,他想给准备生二孩儿的年轻父母一个建议:安排好生育年龄段,能早生就早点儿生。“要是生晚了,双方老人年纪太大,精力不济,就算想帮着引孩子只怕也引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