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化装师,没有绚丽的演出服装,靠着几个话筒和音箱、几个板凳,戏迷演唱团义务为大家献上精彩戏曲。每逢周一、周四的晚上,洛龙区颐君大厦斜对面的空地上都是如此。除了固定演出,演唱团还把戏曲义务送到了敬老院和洛龙区的许多村庄,他们这样已经坚持了13年。
心有戏曲梦的他,退休后组建“草根戏班”
现年69岁的王相勤是洛龙区关林街道办事处刘富村人。小时候,他受父辈们的熏陶,逐渐痴迷戏曲。1981年,他和朋友组建了一个小戏团,靠演出挣钱养家,但戏团很快解散了。此后的十几年间,虽在外工作,但王相勤的心中始终藏着一个戏曲梦。
2002年前后,退休回来后的王相勤陆续地联系了以前的戏迷老伙计,打算重操旧业。组建戏班不仅需要人手,还需要音响设备和场地。拉板胡出身的王相勤特意跟着师傅学了其他乐器,想着自己“以一兼三”。
人手问题勉强得到解决,找场地时又犯了难。“不能离居民区太近,又不能太偏僻;场地需要足够大,不能影响交通;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电源。”为此,王相勤和朋友跑了很多地方,终于在颐君大厦附近找到了一片“如意”空地。旁边的加油站还主动为他们提供免费电源。
人员和场地到位了,王相勤又自掏腰包买来话筒、音箱、板凳等,大大小小花了上万元。在大家的帮助下,关林戏迷演唱团正式成立了。
哪个村子想看戏,打个电话就过去
13年间,成员中不断有人离世,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目前,演唱团中已经有30多名成员,其中年纪最大的近90岁,最小的36岁。
每年5月,演唱团便开始了一年的演出,一直坚持到10月,其余月份都在排练。每周,演唱团会演出两个晚上,每次两个多小时。只要不刮风下雨,他们就会准时开演。
每次演出,精彩的表演总能吸引大批“粉丝”和过路群众驻足观看。多则五六百人,少则300多人。久而久之,演唱团在方圆百里的群众中小有名气。许多村子和敬老院也开始邀请演出。“只要打个电话,提供个电源,我们就过去了。”王相勤说,附近大部分村他们都去演出过。
群众的热情是大家最大的动力。“台柱子”李玉辉至今仍念念不忘2013年重阳节,他们在洛龙区关林街道办事处槐树湾村的那次演出。当天是露天演出,演着演着突然下起了雨,可台下的观众依然在坚持。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演员们简单地用塑料布把设备遮住,坚持完成了演出,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
他们会坚持下去,直到唱不动的那一天
演唱团中的许多成员都有工作,为了演唱团的正常运作,大家都付出了很多。
李玉辉的生意很忙,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闲暇时间不多。每逢演出,她都要提前从公司赶到演出现场,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今年7月,她刚做了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医生嘱咐1个月内不能说话,可没过多久她又重新拿起了话筒。
今年5月,王相勤被检查出患有脑梗,医生让他住院,但为了不耽误演出,他打完针吃了药后,晚上坚持来到演出现场奏乐。
正是凭着热爱和坚持,13年来,这个“草根戏班”义务为群众演出近800场。
“今年我们买来了录像机,将每次演出都录下来。演出完后对着录像反复观看,仔细揣摩。为的是查找不足,下次演出时加以改进。”王相勤说。
“演唱团组建13年来,不变的是大家对戏曲由衷的热爱。我们会坚持唱下去,为群众带去更多好听的戏,直到唱不动的那一天。”团长王相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