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洛阳·城事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
“洛阳话大妈”毕清风在朋友圈爆红,被赞“唱出了最地道的洛阳话”,记者独家采访她
土生土长老城人,曾是曲剧团名角儿
□记者 徐翔 文/图
生活中的毕清风
毕清风在《梨园春》表演节目 (视频截图)

核心提示

“将将还飘着雪花,镇这儿又下起了冰凌疙瘩儿,你看那树上的小雀儿,河里那鱼儿,还有那池塘里的蛤蟆骨朵儿。啊……一会儿都木影儿了。”最近,毕清风参加河南卫视《梨园春》时表演的曲剧《洛阳话》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疯传。网友们纷纷称赞毕清风的表演,认为她把纯正的洛阳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毕清风,请她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1 从小痴迷曲剧,八九岁登台不怯场

挺拔的身姿、独特的气质,加上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今年53岁的毕清风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许多。

毕清风的父亲曾在市曲剧团担任司鼓,从她记事儿起,就跟着父亲排练演出,慢慢地学会了唱戏。毕清风八九岁时,因团里缺小演员,她和妹妹被临时拉上台表演。谁也没想到,毕清风不但不怯场,而且唱起戏来有板有眼,团里的成员都夸她是唱戏的好苗子。

1977年,痴迷于曲剧的毕清风考入市戏曲学校开始专业学习。4年后,她被分配到市曲剧团工作。

天赋过人加上刻苦努力,毕清风很快就在年轻人中崭露头角。1983年,团里排了一部新戏叫《牡丹仙子》,在戏中,毕清风一人饰演真假牡丹仙子两个角色,让她一跃成为名角儿。

2 一夜之间,她在朋友圈里火了

1988年年底,因身体原因,在市曲剧团唱了8年戏的毕清风来到市民俗博物馆,先后干过讲解员和出纳工作,直至退休。

毕清风说,《洛阳话》原本不是一个单独的节目,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市曲剧团创作的剧目《雷锋》中,一个洛阳大嫂到东北看望丈夫时的一段唱词。因为用的是地道洛阳话,台词诙谐幽默、接地气儿,后来便被改编成一个节目。

从小在老城区东大街鼓楼附近长大的毕清风说着一口地道的洛阳话,她表演的《洛阳话》很快超越了其他人的版本,渐渐成了她的代表作。一时间,请她演出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能唱几百场。

2006年,著名曲剧音乐创作人梁献军找到毕清风,说他想制作发行一批曲剧光碟,毕清风共录制了5个节目,其中就有《洛阳话》。

“没想到这光碟被戏迷传到了网上,后来还被商家拿来宣传。”今年5月,洛宁一个微商为了吸引粉丝,把这段视频放在了推送文章中,没想到,毕清风一夜之间在朋友圈里火了,还被网友称为“洛阳话大妈”,赞她“唱出了最地道的洛阳话”。

这段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疯狂转发,后来被《梨园春》的嘉宾范军看到了。

3 怕失败,一开始她拒上《梨园春》

范军极力推荐毕清风参加《梨园春》,今年8月,毕清风接到了栏目组导演的电话,邀请她到郑州参赛。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毕清风说,《梨园春》里的高手太多,她怕失败。这时,她的父亲和丈夫站了出来,鼓励她去尝试,加上导演的极力劝说,毕清风最终答应了。

后来,毕清风参加《梨园春》初赛时录制的《洛阳话》的视频也被网友大量转发。在视频中,帮腔的男子是毕清风的丈夫,81岁的老父亲更是在后台为她打鼓,可谓全家齐上阵。

凭借着精湛的表演,毕清风最终以高票晋级复赛。近日,她在复赛中成功晋级半决赛。“评委们对咱洛阳方言非常认可,还特意给我增加了表演时间。”毕清风说。

4 想创作更多节目,不让洛阳话失传

如今,退休在家的毕清风也没闲着。儿子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名叫未末外卖的网络快餐店,丈夫当厨师,毕清风则每天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送外卖。

“我从出生到结婚再到退休,50多年来从未离开过老城,我很喜欢洛阳话。”毕清风说,在古代,洛阳话是官方语言,它承载着咱们千年帝都的语言文化精华。如今,会说纯正洛阳话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甚至认为洛阳话很土,这让她很着急。

“我已经请了老师写词,准备用曲剧的形式把咱洛阳的名胜古迹、小吃用洛阳话唱出来。”毕清风表示,她要把纯正的洛阳话传给自己的孩子、孙子,不让洛阳话失传。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