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
洛阳名镇系列(9)
平乐镇:东都明珠 人文荟萃
□记者 余子愚 文/图
被“圈养”保护的石象
鹞店古寨大门

平乐镇位于孟津县东南部,距洛阳市区10公里,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为迎西域入贡的飞廉、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一直享有盛名,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素有“金平乐”“小洛阳”等美称。

1 “金平乐”与“小洛阳”

平乐镇的名气很大,镇名缘于平乐村,该村位于洛阳东北邙岭南麓,是平乐镇政府所在地。

今年75岁的郭松涛老人是平乐村人,他编著了《东都明珠金平乐》一书,对平乐村和平乐镇的历史着墨甚多。

平乐村西靠洛常路,南为象庄,北为三十里铺;北依邙山,南望洛河,东临汉魏洛阳城,西南接瀍河回族区;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平金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该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土地肥沃,富庶繁华,历来为洛东一大名镇。

东汉时期,都城洛阳西门外有平乐观,雄伟壮丽,是皇帝检阅三军、观赏百戏、展示国威的地方。该村因地处平乐观遗址,遂称“平乐”,亦名“汉园”,号称“东都重篱”“大汉屏障”。

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汉明帝为迎接西域进贡的“飞廉并铜马”而筑平乐观,观下建平乐馆,作为帝王将相看散乐百戏、设宴的场馆。北魏扩建洛阳都城,建平乐里,平乐村沿袭平乐观、平乐里之名。

洛阳市文史学者徐金星先生为《东都明珠金平乐》一书作序,序文称:“平乐镇平乐村、新庄村、刘坡村等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平乐村北有东汉皇陵。1957年修建中州渠时,在平乐镇内邙山南坡发现了齐侯宝盂。它高43.5厘米,口径70.3厘米,重75公斤,现藏洛阳博物馆。平乐村既植根于这样一片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沃土,又赖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平乐人传承、创新、发展,那么,它被世人誉为‘小洛阳’‘金平乐’,被评为‘全国十佳美丽乡村’‘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等,就是顺理成章,具有‘必然性’的事了。”

2 “银象庄”的美好传说

除了平乐村,平乐镇还有以石象闻名的象庄村。象庄村文化人冯安和先生编了一本小册子——《象庄古镇轶事》,对石象和象庄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

象庄村,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已是洛阳以东的集市贸易名镇,各地商贾云集于此。村子有东西一条街,不足一公里长,街道两边临街门面房几乎都是商行、店铺,主要为粮食行、棉花行、药材行、布匹行、染坊等。

每天早集,小商小贩沿街摆摊,四更过后,掌灯开市,半晌散集,各种叫卖声不断,常年如此。象庄名冠豫西,素有“银象庄”之称。

据《象庄古镇轶事》记载,在东汉时期,洛阳城东建有白虎观,城西建有青龙观。象庄村即青龙观所在地。后来,青龙观渐渐倾塌,附近一尊形体巨大、历史悠久的石雕大象便成为这里的地标,村子也由此更名为“象庄”。

不过,直到现在,象庄人还自称是青龙观人,逢年过节,象庄村民组织舞龙时,还打着青龙观的大旗。

在青龙观遗址内,有一块清嘉庆年间重修老君殿立的石碑,碑文显示:“象庄,洛东巨镇也,村南有观,观内旧有老君殿一座,不知创自何年。”

在象庄村南头路东,有一片“空地”被围墙圈起,这就是石象所在地。有村民说,这里以前是个水坑,石象就立在坑边,四脚和底座都陷进了泥水中,风吹雨淋,让人心疼不已。后来,为了有效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村里就出资改善了这里的环境,修建了围墙和顶棚,将石象“圈养”起来。

我们进院细看,一尊巨大的石象头朝东南,站立在一个长方形的深坑里,长3.4米、宽1.05米、高3.2米,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重30余吨。从远处看,石象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据专家考证,这尊石象应是东汉时期雕刻的,有190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国极为珍贵的石雕艺术瑰宝。

如此巨大的石象,在历代史料中却无记载。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有说很久以前,天气大旱,河谷断流,水塘干涸,唯有象庄关爷殿前仍有一塘碧水。一天深夜,从邙山上跑来一头大象,饥渴难耐。发现关爷殿前的水塘,大象伸出长鼻,一口气将一塘清水吸干。关爷一见大怒,提起青龙偃月刀,走出大殿,一刀砍下大象的鼻子,大象疼得嗷嗷叫,向东逃跑。关爷紧追不舍,又一刀砍掉大象的尾巴,刀劈在大象的后腿上,大象欲步不能,化为石象,永远站在池塘东边,至今身上还有关爷留下的“伤痕”。

这个故事有些血腥。还有一种说法,说石象原为象庄北部邙山上大汉冢的神道门象,人们在向邙山搬运大象的途中,石象在这里“落地生根”了。

3 鹞店古寨与二仙庙

除象庄村之外,平乐镇还有后营村鹞店自然村的鹞店古寨较为知名。

鹞店,古称耀店。鹞店古寨位于邙山南麓,自然形成的楔形山脊突入洛阳盆地,东西两侧为深沟绝壁,山势犹如鹞子展翅,俯瞰洛阳。鹞店古寨建在楔形山脊之上,占地100余亩。

古寨内古木参天,四周筑有城垣,气势雄伟。古寨外的鹞店坂扼守洛阳通往黄河渡口的门户,是洛阳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东汉至隋唐近900年间,朝廷在鹞店古寨南门外辟有演武场,筑有烽火台等,皇帝经常在此阅兵劳军。

今鹞店古寨存有东门、二仙庙、关帝阁、望京门、南门等遗址。二仙为女神,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皇帝赐其号“真人”,宣和初年赐号“冲惠、冲淑二真人”。

二仙庙占地约500平方米,建于2米高的台地上,南北向,主要建筑规制基本完整,现存灰瓦顶大脊硬山式大殿一座,左侧有配殿,东西有广生殿、老君殿各二间。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重修二仙庙碑记》记载,二仙庙建于六朝(南北朝时期),元代至元年间,蒙古军人马宝保与村民共同捐资在二仙庙前修建献台和戏楼各一座。明清时期,鹞店古寨建有驿站、驿铺,设有墩台,常年驻有营兵。民国初年,张钫捐资重修二仙庙。鹞店古寨南门楼原建有关帝阁,阁中置关圣帝君檀香木雕像。南门地势颇高,天气晴好时,站在南门楼上,可以望见洛阳城的一些高楼。

2007年11月,鹞店古寨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鹞店古寨的沧桑景象也吸引了影视剧拍摄团队,电影《八百罗汉》,电视剧《常香玉》《中岳狂飙》《大河奔流》《黄河东流去》等,均曾以鹞店古寨为外景拍摄。

近年来,鹞店古寨居民自觉对寨中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硬化了古寨中的道路,种植花卉树木近千株,重建了寨中的鉴池,寨中遗存的黄肠石和历代重修碑刻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洛阳名镇系列”终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