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生提供优质、规范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办好适合学生、能使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 ——市二十二中校长 邱政民
1 点一盏明灯:点亮学生自信 让他们幸福成长
记者:邱校长,您好!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同于小学和初中,高中生要承受更大的应试压力。您认为什么样的教育对于高中生来说才是最好的教育?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邱政民:高中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高考。不少家长衡量孩子的标准是成绩,但我始终认为,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在哪个阶段,教育者都应始终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我看来,教育并不是一味要求学生考高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无论是教学还是育人,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记者:您能具体为大家阐述一下何为“适合的教育”吗?
邱政民:每年高一开学时,我总能在报名处看到许多满脸愁容的学生,他们常说:“我中招考试没有考好。”“我从前学习不够努力。”“我进入高中后一定不像以前那样贪玩了。”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在我校学生中,有一部分在曾经的学习生涯中是受过挫折的,他们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缺乏自信,而我校老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不让他们以中招失败者的角色进入高中。
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育的方法也应不同,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难题、考高分,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去提要求;老师不能只拿成绩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是要全方位地考查,只要学生有进步,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进步,我们都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鼓励,从而幸福成长。
2 搭一个舞台:了解学生需求 为成长搭建平台
记者: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老师是如何向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
邱政民:老师首先要了解班里的每一名学生。每年新高一开学,学校会统一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在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学校还会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学习水平的自我评定、对任课老师的看法、对自己各学科学习的要求等。
老师会通过这些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尽可能地因材施教,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我经常对老师说,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小步走,不要把目标设置得太高,梯度要小一些,一定要让教学适应学生。
另外,老师不能照搬从优秀学校学来的教学设计,而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研究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育。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2009年,我校开始构建新课程改革的三级课程体系,并提出了“三三制”课堂模式。
课堂分三个环节:课前把握课标、学情和教材,引导学生预习;课中关注学生参与度、主体性和合作探究效果;课后注重反思教学。
课堂有三个原则:老师讲授时间不超过每节课时的1/3;学生合作探究、展示,老师答疑时间不少于每节课时的1/3;学生自主总结、课堂练习与检测的时间约占每节课时的1/3。
每堂课有三个要点:重点、难点、易混点。
这种课堂模式的本质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小组合作的研究成果,老师要保护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积极性。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好坏是其次,态度最重要。
3 建一座花园:开设特色课程 助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您刚刚提到,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那么,学校是如何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呢?
邱政民:在学校门口有一条标语“进步就是成功”。这里的进步不仅仅指学习的进步,还指各方面的进步。我认为教育者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成长和身心健康,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健全的人格比好成绩更重要。所以,学校不主张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读书,即使高中,我仍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学校为他们搭建品德成长和才艺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发光。
学校开设了剪纸、美术、通用技术、唐三彩等特色课程,并聘请专家为学生授课,有时还带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这些体验都是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在学校的科技节上,有的学生把废弃的鼠标、茶叶盒制成小台灯,有的学生利用废弃的玩具车制作风扇……一些学生在这些特色课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最终通过艺考进入理想大学。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我校以河洛文化为特色,在校园中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学校里的几栋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立雪楼”“采薇楼”“跃鲤楼”“问礼楼”“吐哺楼”,这些名字都出自历史典故。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洛阳名人画像、与洛阳有关的典故宣传板以及名人作品。同时,我们结合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实际,把校园里的花坛建成奥运文化花园,使得校园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