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2016年的春节,新鲜事物焕发勃勃生机,年俗亲情有坚守也有变迁。
1 【红包大战】
4.2亿人“抢”不停
莫冲淡团圆本意
除夕迎来“全民抢红包”高潮。数据显示,除夕当日,微信红包参与人数达4.2亿,收发总量80.8亿个,3年狂增505倍;春晚期间,支付宝“咻一咻”抢红包活动总参与数3245亿次,是去年春晚互动总次数的29.5倍。抢红包正从节日“伴奏曲”演变为年夜“主题歌”。
不少老人认为,红包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情社会中的一环,本质上只是年俗的一个体现、传递祝福的一种方式,不该占用太多团聚时光,冲淡了团圆本意。
2 【消费火爆】
出境花费或达900亿元
电影市场红火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指出,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与旅游市场同样火爆的还有春节档电影。正月初一,以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领衔的多部大片带来贺岁大礼包,其中《美人鱼》上映4天,票房累计突破10亿元,刷新华语影史票房最快破10亿元纪录。
3 【逼婚普遍】
超八成青年被逼婚 “逃饭帖”大热折射城乡婚恋观冲突
从上海姑娘跟男友回农村过年“逃饭”帖子掀起舆论热议,到“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市场火热,显示出当前年轻人恋爱与择偶观的多元化,逃与留的讨论热潮也折射出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婚恋观冲突不断的现实。
近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八成受访者表示曾被父母逼婚。25岁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
量化的逼婚现状究竟科学不科学暂且不论,吐槽背后不仅反映出两代人、农村与城市婚恋观的差异,而且凸显一些年轻人对“人情负累”的不满。专家认为,家乡七姑八婶逼婚的急切心理是关爱晚辈的表现,但需要尊重不同代际间的观念差异,为人际关系留下一定的空间。
4 【猴年“无春”】
系正常历法现象 与婚丧嫁娶无关
刚刚到来的农历猴年是“无春年”,即全年没有立春之日,民间盛传这样的年份“不宜婚嫁”,这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对此,天文专家指出,“无春年”是正常历法推演所致,是正常现象。
统计显示,在21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个,无春的年份有37个,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个,年末立春的年份有14个。
天文专家表示,不论“无春”“双春”还是“单春”,都是正常历法推演所致,与吉凶祸福、婚丧嫁娶毫无关系,公众完全没有必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