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为自由和财富代言,催生了无尽的欲望和不断的战争。洛阳出土的大量货币,就是朝代更迭和文明演进的见证。
1 魏明帝重铸五铢钱
今年春节,关林举办了“穿越三国”主题庙会,人气很旺。大年初三那天,我到那里凑热闹,看到有个“三国集市”,不由得想:那时的人们买东西,会用什么结账?
毫无疑问,不是今天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但也不一定是五铢钱。虽然在当时的魏都洛阳,曹魏五铢钱算是主流货币,但用谷帛之类进行实物交易,老百姓也许更乐意。
五铢钱风光不再,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公元190年,董卓毁五铢钱而铸小钱,使得物价飞涨,“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人们重新开启了以物易物模式,之后很长时间,谷帛都是货币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所谓谷帛,即指谷物和布帛。人活着,就得吃饭穿衣。这两种东西,谁也离不了,这是谷帛作为实物货币的最大优势。
董卓死后,曹操将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曾试图恢复汉五铢钱的流通,但没有成功。
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公元221年三月,曹丕下令复行五铢钱,但当年十月即因谷贵而“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看来,谷帛的地位相当稳固,五铢钱想“重出江湖”,并不容易。
不过,谷帛作为实物货币,长期使用也有弊端。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叡登基。当时“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弄虚作假,拿湿谷和薄绢以次充好,让朝廷头痛不已。
公元227年,魏明帝和群臣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应舍谷帛而用钱,铸造曹魏五铢钱。至此,在曹操祖孙三代的努力下,退出历史舞台将近40年的五铢钱,终于恢复铸造流通。
曹魏五铢钱延续了东汉五铢钱的形制,钱轻且小,较为粗劣,但即使这样的五铢钱,在三国时期已属难得,曹魏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实力相对较弱的蜀、吴两国,在稳定货币上就差远了。
2 别拿谷帛不当钱用
曹魏五铢钱铸造发行后,主要在魏都洛阳等地流通,较为偏远的地方,人们还是用谷帛进行交易。
与曹魏共存的蜀、吴两国,实力不如曹魏,无法维持五铢钱的流通,只能铸造虚值大钱。
比如,刘备在攻取巴蜀的时候,因军用不足,就铸造了一种大钱,叫直百五铢,一钱可顶一百钱用。
东吴的孙权出手更狠,铸的是大泉五百,一钱要顶五百钱用。后来,他又铸造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甚至大泉五千,面值越来越大,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
老百姓心里明白,这些大钱不可靠,还是谷帛最实用。东汉末年,洛阳就有这样一首童谣:“虽有千黄金,无如我斗粟。斗粟自可饱,千金何所直?”在蜀、吴两国,谷帛作为货币使用更普遍。
在谷帛的计量上,谷物常以斛、升为单位,布帛可分为绢、缣、布、麻、葛等品种。汉朝曾规定,以阔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六十尺为端。换算起来,两匹布可抵一匹绢。不过,不同的朝代,这些规则会有变化。比如,在北魏时期,三匹布可抵两匹绢。
谷帛既然当钱用,难免会有借贷。曹丕当太子的时候,曾向堂叔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不给,曹丕从此怀恨在心。当上皇帝后,他找借口将曹洪抓了起来,定要处死曹洪。卞太后来说情,说曹洪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不能杀,曹丕不听。卞太后怒了,给儿媳郭皇后撂下一句话:“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束帝废后矣!”意思是说,你要不替曹洪求情,皇后就别当了!
郭皇后在曹丕面前“涕泣屡请”,才使曹洪捡回一条命。不过,叔侄俩的名声却因此受了损:曹洪被指“性吝啬”,曹丕被指“小心眼儿”。其实想想,这评价也算中肯。
曹魏之后,同样定都洛阳的西晋和北魏,仍以谷帛作为主流货币。即使到了隋唐时期,政府也规定,谷帛可与钱币同时流通。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说“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是谷帛当钱用的真实写照。
3 地位尴尬的“孔方兄”
我们说过,在中国货币史上,五铢钱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钱”。从西汉到隋,它的流通时间超过700年。
不过,东汉之后,五铢钱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它不得不与谷帛同时流通,并且谷帛比它更受人们的欢迎。
曹魏致力于恢复五铢钱,经过曹操祖孙三代的努力,终于铸造发行了曹魏五铢钱。尽管曹魏五铢钱质量一般,流通不广,但毕竟相对稳定,可以为一个朝代代言。
这也便宜了后来的西晋。取代曹魏后,西晋压根儿就没铸钱,谷帛因此被大量使用。作为前朝旧币的曹魏五铢钱,也在洛阳等地继续流通。
有意思的是,西晋不铸钱,人们却对金钱更加崇拜。当时,鲁褒专门写了一篇《钱神论》,讽刺这种现象:“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从此,圆形方孔钱多了一个贬义的“昵称”,就是“孔方兄”。
晋亡之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于公元510年铸造了太和五铢钱。不过,太和五铢钱质量低劣,且只在京师洛阳一带流通,北魏货币仍以谷帛为主。
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东汉末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大分裂,至此终于再次统一。
大一统的隋朝铸造了新的货币——隋朝五铢钱,与谷帛同时使用,旧钱则严禁流通。最初的五铢钱铸造精良,文字规整,但到隋炀帝后期,又走上了粗制滥造的老路。至此,五铢钱的命运到了尾声。
曹魏五铢钱在形制上接近东汉五铢钱,二者不太容易分辨。在洛阳出土的大量东汉五铢钱中,有一些具有外郭侵压部分钱文的特点,人们通常认为这种就是曹魏五铢钱。
事实上,曾与谷帛共舞的曹魏五铢钱,至今还保留着一丝神秘。也许将来,人们会对它有更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