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春节假期已过,压岁钱怎么花?相信不少小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有小小的新年愿望,却无力实现。本报呼吁有爱心、有余力的小朋友为他们圆梦。
如果您和您的孩子都愿意帮帮贫困家庭的小朋友,请联系我们。
1 一位老人与十个孩子的心愿
这两天,家住伊川的席怀恩老人给《洛阳晚报》记者发来一封邮件,邮件中是十个孩子的“心愿单”。
提起“席怀恩”这个名字,不少读者可能还记得,2013年,在“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一个话题争论最激烈时,那个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倡导“年轻人,请放心扶起我们”的伊川老人。因立下“不要追究撞倒我的人,要感谢扶起我的人,不要讹好心人”的家规,席怀恩受到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并获得“中国好长辈”的赞誉。
一个书包、一套儿童书、一双旅游鞋、一件羽绒服……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这些是奢望。近几年,席怀恩一直忙于公益事业。在春节期间,席怀恩与志愿者慰问贫困家庭时,发现了这样的情况。
同行的志愿者告诉席怀恩,其实,不少城市家庭的父母都希望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但苦于缺乏机会。因此,席怀恩老人在春节期间留心收集了一份“心愿单”,“心愿单”中是十个贫困孩子微小却无力实现的新年愿望。
2 三个孩子的故事和他们的心声
根据这份“心愿单”,《洛阳晚报》记者辗转与这些孩子取得联系。
13岁的常新利和他12岁的妹妹常新华,家住伊川县白元镇杨寨村。常新利的母亲在他幼时走失,年近60岁的父亲照顾他和妹妹至今。在春节期间,父亲为了给兄妹二人挣新学期的学费,带着常新利的妹妹到市区一家工厂看门。
除夕夜,常新利在几里地外的亲戚家吃过饺子,匆匆回家。村子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常新利却只能独自回到没有鞭炮声、没有电视机的家中。
聊起新年愿望,常新利说:“作业本吧!”平时他和妹妹住校,一学期的伙食费各自要1000元左右,对于务农为生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常常是夏天卖了麦子才补缴上伙食费。一元一本的作业本,一学期要用不少,他和妹妹希望能有够用一学期的作业本。
离常新利家不远的伊川县鸦岭乡常川村,是14岁的李格格的家乡。李格格品学兼优,父亲去世后,她和弟弟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今年春节前,爷爷在打工时不慎受伤,她陪爷爷在医院过了年。
“新年愿望啊,我想有一本《海底两万里》,还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格格说。为啥要这两本书?她说,这两本书一本教人勇敢、自由,一本让人意志坚定,她的同学们大多都有这两本书,但她一直没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