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复男女比例平衡,缓解那些剩男的焦虑,才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这些天,一则名为《广西宾阳13岁新郎迎娶16岁新娘》的网帖火了,本地的洛阳网上也能见到相关图片。在图片上,夫妻二人都是稚气未脱的娃娃脸。经调查,这对儿新人实为南宁市马山县人,已认识一年多,均满16岁。新娘小吴说,她男友上完初二就不读书了,已经在南宁打工两年,自己去年上完高一也不读了,他们打算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再去领证。
这样的事情,近些年似乎越来越多。在一些偏远地区,类似的早婚现象屡见不鲜。对孩子们的父母来说,要求子女早婚,特别是要求儿子早婚,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农村适婚年龄的女孩儿少,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从昨天开始,《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村剩男现象”系列调查报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过去的10多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树茁和他的同事根据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参照,对我国1980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的性别情况进行分析,推算出这30年间,出生的男性为2.9亿,女性为2.54亿,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换言之,当下中国有3000多万剩男。“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男性中,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加上年轻女性进城务工后,往往都不愿回到农村择偶,这让农村男性的选择范围更小了。
面对“一女难求”的严峻形势,要想娶个媳妇,在一些地方,有的家庭“早准备早动手”,用早婚的方式锁定女性。于是,结婚年龄越来越小,“彩礼行情”越涨越高,婚姻成了一个遵循“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市场,多的是明码标价,缺的是款款深情。
在婚恋市场里,少数拥有较多资本的未婚男性,无疑在金字塔中占据高位,能选一选对象。而相当一部分农村单身汉,则被挤压到了一个最不利的地位,再不早点动手,再不想方设法多备彩礼,又该怎么办呢?
说到底,“13岁新郎迎娶16岁新娘”、彩礼飞涨等问题只是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3000多万剩男危机的一种体现,如何恢复男女比例平衡,缓解那些剩男的焦虑,才是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