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兵 通讯员 魏孝群
元宵节过后,求职季到来。务工者急着找工作,骗子也在设局引人上钩。警方公布了这段时间出现的典型案例,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时注意防骗。
看了“高薪诚聘”小广告,他去面试吃了亏
案例 春节后,宜阳的小张在路边看到某大酒店高薪招聘的信息,马上打电话联系。对方说自己是经理,让小张先到该酒店面试。
小张赶到酒店大厅后,给经理打电话。在电话中,经理称“我看到你了,你已通过了面试”,并许诺给他每月8000元的高薪,但要他先缴纳数千元的服装费、培训费、押金、违约金等,然后回家等电话通知,三天后就可上班。
小张一一照办后,久等没信,这时再拨打电话,对方却关机了。小张忙找到该酒店负责人,才知道该酒店近期根本就没有发布过招聘信息。这时,小张才发觉被骗。
提醒 找工作要到正规人才市场。在应聘过程中,求职者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千万不要相信街头“高薪诚聘”的小广告。
另外,求职者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确认招聘信息真实性,对开出的高薪要多留个心眼。对于用人单位或陌生人提出的要求要仔细考虑,如需缴纳多种费用之类的,基本可确定为诈骗。
轻信原料加工能挣钱,他被骗走近两万元
案例 “把珠子串成项链,就能赚取手工费。”老城区男子段某在网上看到这个信息后随即拨打联系电话。电话那头,一名操着南方口音的女子说,厂家负责发货提供原料,段某负责加工,只要把珠子串成项链,厂家就回收。段某表示愿意从事这项业务。女子说,要段某先付500元才能发货。段某就给对方汇款了。就这样,对方以各种理由让段某先后十次汇款18810元,却迟迟不发货。段某才意识到被骗了,只好报警。
提醒 在网上求职时,对没有任何可靠保障,要求先缴纳保证金等的信息,求职者宁可不要这个工作,也千万别信,时时牢记:不汇款、不泄露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
过了试用期被辞退,她一毛钱工资也没拿到
案例 在寒假期间,我市某高校大学生小明看到路边贴的小广告后,到一个电器公司打工。面试通过后,小明被告知有三天的试用期。到了第四天,公司老板以她工作态度不佳为由将其炒了鱿鱼,小明一毛钱工资都没有拿到。
后来,小明发现,这个公司很少有打工超过五天的。她怀疑老板以“三天试用期”为借口,故意不给工资,免费使用劳动力。目前,小明已经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
提醒 求职者在入职时,最好与雇主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写明工作内容、期限、工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重要内容,不可轻信雇主的口头承诺。
律师表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工作时限在30天内的不签订劳动合同,因属于短期聘用,并没有试用期这一说法。求职者做一天工,雇主就要付一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