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寻做风筝的人
这两天气温回升,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看看大家手里的风筝,咋都长一个样子呢?!因为这些风筝多是从街上买的成品,一不小心就会“撞脸”。
如今人们生活繁忙,放风筝成了奢侈事,会做风筝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上周,记者在老城区找到一位风筝迷,名叫周汉章,他不仅爱放风筝,还会做风筝,虽然已经81岁,做起风筝来却麻利得很。
在周汉章的储物室中,堆着成捆的竹条、绑好的布料,还有一些尚未完工的风筝骨架,这些都是做风筝的材料。老爷子是个热心肠,做出的风筝大多送给了朋友,家中只留下三个老鹰风筝。立体的鹰头,栩栩如生,周汉章做的老鹰翅膀还可以拆卸,便于存放。
用旧报纸做风筝
年轻时,周汉章就喜欢做风筝,他清楚风筝的变化轨迹,从帘条骨架到竹条骨架,从纸风筝到布风筝,风筝的模样变俏了,材质也变结实了。
看看周汉章做的老鹰风筝,真不简单!不仅用细竹条做的骨架错综复杂,弯曲的地方还得用火烤,做鹰嘴的竹条就弯成了50度。周汉章回忆,他年轻时可没有这样的风筝,不是人们没技术,而是苦于缺材料。
几十年前,娱乐活动匮乏,一到春天大家就喜欢放风筝,那时没有售卖风筝的小贩,想放风筝得自己动手做,旧报纸帮了人们不少忙。
若是小孩闹着放风筝,大人会用旧报纸叠架纸飞机,在上面系根细线,让孩子拿着放。也有人图方便,干脆在塑料袋的提手上绑根绳,让孩子扯着跑。
有些有心人想放风筝,就找来废旧帘子,抽出三根竹条,将其中一根弯成圆圈,剩下的两根在圆内固定成十字状,再在框架上粘一层报纸,一个圆形风筝便做好了。
材料少,创意巧
周汉章手巧,他把两根竹条做成燕子的形状。“我不用报纸,拾一些塑料袋展开粘在风筝骨架上。”周汉章说,塑料风筝比纸风筝结实,还容易飞上天。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用大塑料袋粘成一人多高的人形风筝,放在空中,风筝的两条“腿”还会迎风抖动。那时,虽然做风筝的材料少,但人们有创意,就算用旧报纸、塑料袋,照样能做出令人称赞的佳品。
放风筝的时候,大伙儿免不了比试一番,看谁的风筝模样好、飞得高。有时候,风筝线在空中缠绕在一起,结果风筝一头撞到树梢上,不论是用报纸还是用塑料袋做的风筝,都被剐得千疮百孔。没办法,回家重新做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