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2版)
故事三
“我想和父亲一起,用澄泥砚弘扬河洛文化”
●故事人物:游敏、游晓辉父女
游晓辉今年33岁,因为对澄泥砚制砚技术的不懈研究,年纪轻轻就成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游晓辉的父亲游敏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的传承人之一。
游晓辉的老家在新安县,在黄河边长大的她从小就和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受父亲影响,15岁时,她就模仿古砚成功烧制了一方“抄手砚”(可以单手抄起,方便移动书写)。1998年,她考入洛阳师专美术专业,系统学习雕塑、国画等美术知识,对制砚也越发入迷。她的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展览中屡获奖项,200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我小时候总是看到父亲从黄河里担泥巴回来,然后一遍遍地过滤,接着不停地揉,我在边上玩儿,父亲给我讲过许多有关澄泥砚的故事。”游晓辉说,她大学毕业后跟着父亲正式学习制砚,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厂里,听父亲讲解并进行练习。
由于雕刻或篆刻时要不停地吹澄泥砚上刻下的泥屑,每次工作结束,游晓辉都会弄得灰头土脸的,回家常常来不及洗澡,就得准备饭菜、照顾孩子。“有次我胳膊上的土没擦干净,蹭到了女儿的嘴角,丈夫开玩笑说我爱让孩子‘吃土’。”游晓辉说。
游晓辉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作为父亲的游敏特别自豪。游敏说,游晓辉刚进厂里学习烧窑时,人还没封起来的窑口高,控制窑温需要不停地往窑口添煤,“小姑娘锨都举不动,全靠别人在一边帮忙,可开窑时,她不让别人帮,砚台小的重三五斤,大的重十多斤,她自己一个一个往外搬,累得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在父亲游敏看来,游晓辉作为一个女孩,从事澄泥砚制作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但她坚持做到了很多男孩都做不到的事情。看到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游敏非常欣慰。
“我想和父亲一起,用澄泥砚弘扬河洛文化。”游晓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