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河 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9月29日 星期
娜说河洛
“传奇师生”之

老师替他交学费
□记者 张丽娜

高祐书法作品

(资料图片)


晚清至民国时期,洛阳孟津有家私塾,叫望椿轩。

望椿轩的先生名唤杨伯峰。私塾就设在他家里,地方不大,还常有人来蹭课。

听课不交学费,就跟买东西不给钱一样。杨老师也要养家糊口,自然算得清这笔账,可他并没撵走蹭课的人,反而倒贴吃住,收其为徒。

1 允许学生蹭课

学生为啥蹭课?因为穷。

老师为啥允许蹭课?因为他明白教书不光是一个糊口的营生,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杨伯峰是贡生出身,有学问,属于当地的高级知识分子。

来蹭课的学生叫许鼎臣,生于公元1871年。因为穷,小许10岁了还没上学,整天帮家里干活,一得空就溜进望椿轩旁听。

杨老师见这孩子机灵,有心收他为徒。许父拒绝了:“俺没钱供他念书,家里还得靠他拾柴蒸馍呢!”

小许羞赧、失落,不好意思再去蹭课。杨老师主动倒贴,给许家送了一车煤,说:“别叫孩子拾柴了,让他来上学吧,吃住我全包!”

2 老师倒贴学生

好老师不计得失,只算“产出”:穷孩子腆着脸皮来蹭课,说明人家确实好学。这种孩子将来大都有出息,不能耽误!

学生高祐,洛阳东乡掘山(今偃师庞村)人,比许鼎臣小两岁。

高家跟许家一样穷。高祐珍惜读书机会,学习刻苦。杨伯峰看重这个弟子,怕他因家贫辍学,也怕他有心理负担,特意给高祐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小高的学费、生活费都由老师承担,请高家人放心。

后来,小高的祖母去世,高家无钱安葬,小高伤心落泪。杨老师怕他耽误学习,出钱帮高家人办丧事,安慰小高。

许鼎臣曾对高祐说:“吾师门人众多,而受恩至深且重者,无过鼎臣与足下。”

两个人勤奋好学,后来双双中举,声名远播。高祐擅长书法,乃民国书坛“三驾马车”之一,许鼎臣乃“河南三杰”之一。

3 追随恩师的脚步

那时的学生,随老师吃住,朝夕相处,师生亲如父子。学生耳濡目染老师的一言一行,深受影响。

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不堪。高祐生性耿直,不愿蹚浑水,洛阳当地政府多次邀请他当官,都被他婉拒了。

许鼎臣考进士时,就在策论中痛陈时弊,搞得“主司愕眙不敢进”。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也决意不当官。

师兄弟俩追随恩师的脚步,先后设馆授徒,把余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当时社会动荡,生源难有保障,老师收入微薄,高祐有时甚至得靠吃野菜度日。尽管如此,他们矢志不渝。

高祐辗转洛阳、偃师、登封、临汝等地教书,桃李满天下。

许鼎臣在孟津老家开设了龙嘴山馆,为学界、政界、军界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学生孙贡九因家贫辍学,许鼎臣积极援助,鼓励他半耕半读,并为其争取了编修《孟津县志》的机会,好让他能挣点儿编修费。

师恩绵绵,代代传递。人间温暖,莫过于此。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