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迷失戈壁的他与洛阳缘结何处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12月1日 星期
■ 编者按
连日来,青海警方寻找50多年前在青海茫崖大浪滩失踪人员亲属的消息,引发国内媒体、网友关注。戈壁滩上那具遗骸的遗物中,有一张20世纪60年代的《洛阳日报》,更是牵动我市许多市民的心。
本报记者根据青海警方提供的资料,与多地展开联动,辗转帮助寻找关于遗骸的相关信息。昨日,在各方努力下,逝者的身份渐趋明朗,而为遗骸寻家的故事,更是感动了很多人,让我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带着《洛阳日报》徒步戈壁,他是谁?
青海茫崖发现50多年前罹难者遗骸,多地联动查找逝者信息

青海警方在整理、分析现场发现的物品

现场发现的《洛阳日报》,日期清晰可辨

防风镜

(本版图片均由青海警方提供)

手电筒


□记者 王博东 郭学锋 特约通讯员 李耀武

核心提示

连日来,一则《“地质男”50多年前青海荒野丧生,信件尚存》的消息在网上传开。斯人已逝,身份成谜,引发了人们为逝者寻找亲人的接力。

在青海警方发布的寻找失踪人员亲属的消息中,现场一张20世纪60年代的《洛阳日报》引起了我市市民的广泛关注。

1 茫茫荒野中,捡石者发现一具白骨化遗骸

昨日一早,《洛阳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发布该消息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副局长唐拓华。

唐拓华说,11月,有几名戈壁探险者在青海茫崖大浪滩沙滩上捡石时,发现一具裸露在外的白骨化遗骸。茫崖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刑警、法医接警到现场勘查后发现,遗骸位于当地花土沟镇的一条便道附近,周边没有掩埋迹象,看起来像是非正常死亡状态。

“仰面而躺的尸体已白骨化,男性,身高在1.75米左右,身穿深蓝色棉工衣和棉裤,黄色冬皮鞋,随身携带一个浅黄色帆布包。”唐拓华说,发现遗骸的地方是荒漠戈壁,被当地人称为“八百里无人区”,虽然该处是从青海通往罗布泊的一条故道,但几十年没人从此经过都很正常。

2 通过遗物,警方初步推测逝者从事地质有关工作

荒漠戈壁、非正常死亡,民警通过现场勘查并根据遗骸所在方位推测,这名在茫崖大浪滩地区的失踪人员,可能因迷失方向,不幸在无人区罹难。警方在逝者身边的帆布包等遗物中,发现了防风镜、手电筒和数封信件,以及多双手工缝制的深色长棉袜,袜子里还有一团红色毛线。

“信件字迹模糊,部分内容已无法辨认,有一封信件是用钢笔写的,根据其部分内容推测可能是一封家书。”唐拓华说,在这些信件中,有一封信寄往新疆若羌,有一封信的寄出地址是四川省仪陇县邮电局,还有一封信的信封有些模糊,上面有“邓光学同志 收”字样。此外,还有一封信寄往贵州,信封上写着“李中华 收”,寄件地址是四川省巴中县鼎山公社××××四小。

“通过深蓝色的工装服以及防风镜等随身物品,我们初步推测其是一名地质工作者,到新疆若羌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死亡时间大约在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唐拓华说。

3 现场的《洛阳日报》曾助警方推测时间

“我们在现场遗物中,发现了一张你们当地的《洛阳日报》,这张报纸帮助我们推测了逝者的死亡时间,也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们一起寻找跟逝者有关的线索。” 唐拓华通过微信向《洛阳晚报》记者展示了这份报纸,此前报纸被折叠放在帆布包里。

记者注意到,虽然报纸已经残缺不全,但报头“洛阳日报”四个大字以及这份报纸的出版日期“1960年9月13日”“第1650号”等信息依然清晰可辨。

“警方推测逝者为邓光学,是四川人,但这样一来,其携带的这份报纸就解释不通了。”此前,曾报道此事的青海媒体《西海都市报》记者刘雅勤说,对于逝者身份目前有多种猜测,他们也希望跟《洛阳晚报》联动,通过那张《洛阳日报》一起寻找跟逝者有关的信息,帮助他早日回归故土。

当时,这名男子为何会揣着一张《洛阳日报》?唐拓华说了他的看法:“《洛阳日报》当时发行量大,在全国应该很有影响。”

记者查询发现,早在20世纪50年代,洛阳已经有了地质勘探队,加上男子身上的这张报纸,他会不会是在洛阳工作的四川籍人员?

随后,《洛阳晚报》与《西海都市报》展开联动,希望尽快寻找到逝者家人,让其魂归故里。

相关链接

大浪滩干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花土沟镇境内,地表没有常年性河水补给,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多风沙,具有多风少降水、蒸发量大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点。

花土沟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山盆相间地形,荒漠戈壁和流动沙丘占全镇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全镇生态异常脆弱,无自然植被分布和覆盖;人口主要集中于城镇,其他地方多荒无人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