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茫崖警方推测逝者为地质工作者,携带着《洛阳日报》的该男子是从洛阳走出去的人吗?昨日一早,《洛阳晚报》记者走访了驻洛地质勘查单位,并第一时间与相关媒体、警方进行反馈、沟通。
1 老队长回忆当时情况,并未派队员去过西北地区
昨日一早,我们赶到位于关林的一个家属院,这里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第三地质勘查队)和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以下简称地调一队)两家单位的家属院。得知我们的来意,多名已退休的老地质队员热心地帮忙联系寻找关于“邓光学”的信息。
“20世纪60年代,洛阳从事地质勘查的只有豫01地质队,即现在的地调一队和第三地质勘查队的前身。”在地调一队家属院,已经退休的77岁的老队长王秉仁告诉记者,1966年,他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进入豫01地质队,此后大多在省内执行勘查任务。王秉仁回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队并未派队员去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执行过地质勘查任务。
2 进行勘查工作时均为小分队,一般不会落单
“从事地质勘查的队员一般随身带着老三样,分别是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这是标配。除了这些,还会带一些其他装备。罹难男子被发现时,包里装有《洛阳日报》、防风镜、手电筒等物件,据此确认他是地质工作者有些说不通。”70岁的老队员刘吉亭说,他进入勘查队后,没有听说过洛阳有队员走失的情况,也没听说过“邓光学”这个名字。“队员们都是分成小队进行勘查工作的,一般不会出现落单的情况。”刘吉亭说。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才陆续承接了一些省外的地质调查项目,最远的一次是1985年去新疆阿尔泰山区做地球化学测量。”王秉仁说。
3 多名老队员不知“邓光学”,也没听说过我市有队员走失
在地调一队未找到与“邓光学”有关的信息后,我们又来到第三地质勘查队离退休办公室,希望找到一些邓姓队员信息。60岁的办事员皮贵平查询后发现,该队离退休人员中共有7名邓姓人员,他一一联系对方后,得到的答案均是“不认识邓光学”。
昨日中午,我们在两队的家属院寻访了10多名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队员,遗憾的是,他们均不认识“邓光学”,也没听说过有队员在1960年前后到过至今仍被称为“八百里无人区”的茫崖大浪滩地区。
“如果有队员外出勘查走失,队里的新老队员都会知道,但我从来没听过关于‘邓光学’的消息。”皮贵平说。
很遗憾,我们在驻洛的两个地质勘查单位都没有找到关于“邓光学”的信息。随后,我们第一时间把这一情况反馈给茫崖警方和《西海都市报》。
相关链接
根据王秉仁等老人的回忆,我们整理了地调一队和第三地质勘查队的历史沿革:
1957年,洛阳专属地质队改名为河南省地矿局豫01地质队,主要负责省内的地质勘查任务,所跑区域主要为灵宝、洛宁等地。
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地矿局豫01地质队更名为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
1980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一分为二,成立第三地质勘查队和地调一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