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隋唐时期的道士们”,咱们接着讲“隋唐时期的僧人们”。跟道士们一样,这些僧人也都因为“专业精熟”,与政治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就像讲“隋唐时期的道士们”一样,我们更关注的是他们与洛阳的关系…… ——编者
玄奘大家都熟悉,唐代高僧,洛阳老乡,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天取经,而后翻译出大量佛教经典,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本系列开篇要说的,是玄奘之前隋代的一位高僧,他叫彦琮,也是一位佛经翻译家,译经的地方就在洛阳。
你就住在上林苑译经吧
彦琮译经是在隋东都洛阳的上林苑(又称西苑)。巧合的是,后来的玄奘也在此翻译过佛经。
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玄奘陪同唐高宗巡幸洛阳,被安置在东都苑(隋称西苑)积翠宫里,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两代高僧,译经都在西苑,这是西苑的骄傲、洛阳的骄傲。
彦琮是如何进上林苑的?
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时,彦琮就和他认识,笃信佛教的杨广请彦琮到内堂给他讲经,两个人交情渐深。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已经当上皇帝的杨广重建东都洛阳,彦琮便带着一帮僧人上朝称贺。老友相见,分外亲热。
杨广将彦琮留在宫内,两个人彻夜长谈,而后杨广下旨在上林苑设立译经馆并说:“你到那儿翻译佛经吧。”彦琮遵旨。
近7000字的经文,一天就背会了
彦琮俗姓李,河北邢台人,《续高僧传》里称其“世号衣冠,门称甲族”。
彦琮打小就聪明,10岁就出家做了僧人。
彦琮出家前,有个叫边法师的僧人想考考他,就给了他一本经书。结果一天时间,近7000字的佶(jí)屈聱(áo)牙的经文,彦琮就倒背如流了。
边法师继续出题:“释迦牟尼是何如人也?”懂佛法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道难题,不好答。机灵的彦琮脱口而出:“释迦牟尼是女人。”“为什么?”“因为佛祖在《金刚经》里说过‘夫座儿坐’,不是女人,怎么会有‘夫’和‘儿’呢?”
将《金刚经》中的“敷座而坐”理解为“夫座儿坐”,虽然有点儿牵强,但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反应如此灵敏,还是令边法师很吃惊。
翻译佛经约1万卷
彦琮长大后成了一位高僧,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这里咱们只接上文,讲一讲他进上林苑译经的事。
其实,在进上林苑之前,彦琮在长安就翻译过佛经,这次重操旧业,对他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译经馆里高手云集,彦琮是总负责人。当时隋刚平定了林邑(今越南中南部),从那里获得佛经1350余部。隋炀帝下令把这些经卷送给彦琮,让他编定目录,然后逐部翻译。
彦琮一生翻译佛经22部约1万卷。此外,他还写了《天竺记》《西域传》《大隋西国传》等著作,促进了东西方佛教界的交流。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由于积劳成疾,彦琮病逝于洛阳上林苑译经馆,享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