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连漪
近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第4次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一批有关市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规划及设计方案,今日本报将对《洛阳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年)》、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B区规划方案进行解读,来瞧瞧洛城还将有啥变化。
1 建地下综合管廊,水电气暖不再“各行其道”
●名称:《洛阳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年)》
“盘根错节”,用这个词来形容城市的地下管线一点儿不为过,密布于城市地下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管线,犹如大树的树根一样为城市提供着“养料”,但盘根错节的布局经常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各种连锁反应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设计: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管线的公共隧道,也叫“共同沟”。管廊在建成后,将十分亮堂、干燥,并且通风透气,成年人可在里面正常行走。
目前,我市城市区现有输配水管道1367余公里、雨水管道643公里、污水管道697公里、燃气管道460公里、供热管道223公里、电力沟241公里。较高的管线敷设率,为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管线基础条件。
《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市将建成综合管廊183.8公里,在中心城区形成“干廊主导,联通各区;支廊补充,连接重点”的分层格局。届时,整个中心城区地下管廊连接形成整体,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在中心城区形成干、支缆混合型管廊系统,最大限度发挥综合管廊经济效益。
将各类管线归入一条廊道,除了可以避免城市区道路反复开挖,还在安全防灾方面有很大优势。按照《规划》,综合管廊内还设有雨水舱和污水舱,一旦遇到暴雨天气,综合管廊既可迅速排水,也可像海绵一样暂时储水,避免城市低洼地的排水不畅。另外,管廊内的管线将被有效监控和管理,在发生灾害时管理人员可及时切断燃气、电力等次生灾害源,有效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规划》还将全市各个区域划分为综合管廊优先设置区、适宜设置区、限制设置区、禁止设置区等类别。
优先设置区域
涧西商贸中心、西工旅游商业服务中心、洛南行政商务文化中心、道北地区商务中心、伊滨片区核心区
优先设置道路
凯旋路、王城大道、汉宫路、南昌路、天津路、解放路、武汉路、高铁大道、滨河南路、古城路、孙辛路、中州路、龙门大道、华山北路、河洛路、开元大道、孝文大道、科技大道
限制设置区域
隋唐洛阳城遗址、山陕会馆、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的建设控制地带
禁止设置区域
隋唐洛阳城遗址、山陕会馆、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的核心保护范围
其余区域为综合管廊适宜建设区域
2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
新增约4.6万平方米
●名称: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B区规划方案
位于涧西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吸引科大讯飞、深圳光启等18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成为中部的产业创新中心和我市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随着园区的发展,各大双创企业纷纷进驻,已逐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设计:
建设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B区。B区总用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拟建功能为研发、办公及园区配套,容积率不大于2.6,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建筑限高100米。按照规划,B地区计划分两期开发,预计明年年底主体完工,其中一期率先建设B区东侧区域,面积约3.3万平方米,二期建设B区西侧,面积为1.3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在建成后,园区将形成硬件够“硬”、软件不“软”的局面。
在硬件方面,将不断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周边道路网络,公交线路可直达园区,餐厅、超市、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也将一应俱全。园区还在建筑造型、建筑材料、景观设计上独具匠心地进行专门设计,未来漫步园区,四季有花,清新典雅。
在软件方面,科技园将通过“种子资金”,以无偿使用和股权的形式解决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积极协调各尖端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效技术沟通合作机制;与比利时、美国等地的知名科技园区共建国际企业孵化器,着力搭建“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国际服务平台,将园区打造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