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宁县兴华镇兴华村的一户人家里,若您喊一声:赵老师,会有3个人同时答应。这个家里,祖孙三人都是乡村教师。
说起他们家,左邻右舍都竖起大拇指。他们家是我市唯一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的家庭。日前,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赵玉峰从北京载誉归来。在这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家庭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洛阳晚报》记者带您走进洛宁县兴华镇中心学校教师赵玉峰的八口之家。
聆听父亲教诲,资助贫困学生
赵玉峰的曾祖父、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十分重视教育。父亲赵龙武希望赵玉峰能从教,而赵玉峰也坚持让儿子从教。他希望教师这个职业能在赵家“代代传”,也让赵家的家训代代相传。
“父亲上大学时,家里穷,是在全村人的资助下才勉强读完大学的。”赵玉峰说,父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资助过很多寒门学子。正是这段经历,让父亲经常把“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挂在嘴边。
正是因为父亲的教诲,刚当上老师不久的赵玉峰便开始像父亲一样,资助起班上的贫困学生,帮他们交学费,碰到特别困难的学生,他还带在身边同吃同住。“管”的学生越来越多,工资不够用,赵玉峰就卖掉家里的粮食为学生筹钱。
后来,为了坚持做公益,年近半百的赵玉峰利用寒暑假到建筑工地打工。推车、搬砖,他样样都干,饿了啃口馒头,渴了喝口自来水,干活十分卖力。
如今,53岁的赵玉峰还坚持每年至少打工两个月。8年来,15张记工单,450多天零工,赵玉峰挣了4万多元,他把这些钱全部资助给贫困学生。他的爱心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如今他家打工资助寒门学子的队伍里,还多了妻子和两个儿子的身影。
怕学生们落课,小儿子刚结婚就返校
“娃儿,你起来没?”
“妈,俺都坐上车了,你放心吧。你照看好自己和俺爸,还有俺家叶敏,有空了俺就回来看你们……”
12月9日,赵玉峰的小儿子赵光结婚,13日,天还没亮,他就背起行李回学校上课了。
“不是不想度蜜月,可心里放不下村里渴望读书的孩子们。”赵光说,像河底镇西原村这样的贫困村,很缺老师。一个老师管三四十个孩子。哪个老师要是请假,学生只能停课。
今年24岁的赵光,教课所在的西原村距家有30多公里,每次从家到学校他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现在,村子里也没用上自来水,吃水要从井里打,天旱的时候还要从邻村拉水,而生活必需品,基本要靠赵光自己从家“背”。
两年前,刚考上特岗教师的赵光,其实并不情愿去村里教书。刚去学校时,他总向赵玉峰抱怨。赵玉峰心里虽心疼儿子,但态度依然坚决,他说:“再穷不能耽误孩子们读书。”这是赵家几代人坚守的信条。儿子慢慢从抵触到自愿,现在心里牵挂的都是那里的孩子。
全家总动员,走出山区“爱心路”
在赵玉峰家中,做公益总是全家老小齐动员。这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家庭是如何拧成一股绳,齐心做公益的?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没少跟老赵红脸。”妻子杜盘霞说,后来,赵玉峰给她讲述了贫困学生的情况,还带她一起去山区走访,她被丈夫的行为感动,决定跟他一起做公益。
如今,通过网络,赵玉峰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各种爱心物资也从天南海北寄来。
为了让衣物等爱心物资尽快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赵玉峰和妻子、儿子经常因连夜分类打包爱心物资而磨破手指;为了把爱心物资及时送达,他和家人肩挑手提,自己掏钱雇车去送。
这些年,赵玉峰家经手了1200多名爱心人士和15个公益组织捐献的10万余件物品及一些善款,帮助了1800多名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