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C02版)
3 好学生不会被欺负?这样想你就错了
●讲述人:李强(化名)
●霸凌事件发生时年龄:16岁(高中阶段)
我的性格比较开朗,属于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人。刚上高一,我就进了学生会,平时要和学生会其他成员一起检查高一至高三各班的纪律,同学们见到我,还是比较“尊敬”的。
有一天,我们几名学生会成员去检查高二某班自习课的纪律时,发现有几名学生正在说笑。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我“毫不留情”地扣了该班的分。结果,他们班长很不高兴,来找我理论,我们就发生了口角,不欢而散。我心里有点儿不爽,觉得他以大欺小,灭了我的威风,让我尊严扫地。
过了几个月,在一次校园活动中,我再次遇到了那个班长,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两个好朋友,他们说愿意为我“出头”。利用大课间时间,他俩找到那个班长,告诉他“以后对我说话客气点儿”。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放学后,班长找了七八名同学,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们推搡着我的肩膀,恶狠狠地威胁我:“以后不听话,就揍你!”我吓得赶紧跑回了家,但不敢告诉父母,我怕他们担心。
那天,我一夜没睡。之后的几天,我在学校总是小心翼翼,上课也提心吊胆。
考虑良久,我鼓起勇气找到了学校德育处的老师。老师出面,将我和那个班长叫到了一起,把事情和平解决了。
我想,如果那时候我再懦弱一点儿,就一定上不成课了……
校园里 口头羞辱比肉体伤害更常见
“很多家长认为暴力性的身体攻击才算校园霸凌,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市东方二中政教处副主任李海彬说,校园霸凌包括一名或多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进行言语的攻击,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抗拒、排挤,也包括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等。
西工区教体局局长、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说,在校园里,持续性的轻微干扰和口头羞辱比严重的肉体伤害更常见,因为霸凌者不认为这是一种伤害他人的行为。
正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伤害他人,这种伤害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对遭受霸凌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长期的心理创伤。另外,现在网络很便利,学生还可能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去伤害别人,网络的快速传播会放大这种伤害。
李海彬说,老师有责任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在伤害他人,并且要让他们知道这种行为的危害;家长在知道孩子受到霸凌后,应及时帮助孩子。
在本报针对213名老师、家长的调查中,46.01%的人表示,孩子遭遇校园霸凌后“不会主动求助,发现苗头问了才说”,97.65%的人表示“不了解关于校园霸凌的法律法规”。洛阳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督导张素霞说,现在社会压力大,家长在忙工作的同时,对孩子关心最多的往往是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细微情绪,保护好孩子。
给同学起外号 也涉嫌霸凌
身体攻击
身体攻击发生的原因很多,如双方曾经有矛盾未能得到解决;一方曾经被另一方欺负,前者要报复;以大欺小,谋求好处。
在校园里,暴力性的殴打事件一般都会受到严厉处罚,而且易被老师和家长察觉,所以这类事件其实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是,高年级学生威胁低年级学生,以获得“零花钱”。
言语攻击
“言语攻击在校园里比较常见。”李海彬说,比如给同学取外号,有些外号可能是孩子之间的玩笑,但是有些外号存在一些侮辱性的含义,对被取外号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然而,这种伤害不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察觉,有的学生甚至不认为这种行为会伤害别人,这就使得被伤害的学生长期处于非常压抑的心理状态。
群体孤立
被群体孤立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爱说话、自卑、忧郁的性格特点。
如果孤立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使得这名学生长期处于被孤立状态,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可能持续自卑、忧郁,严重的甚至会悲观厌世,这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