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云飞
山、水、林、田、空气,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它们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面对一系列环境问题,只有向“绿”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强调,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就是要着力打造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洛阳落地生根的一年。
这一年,我市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聚焦推进蓝天行动、碧水行动、林业生态行动、乡村清洁行动、生态修复行动,着力打造“绿色空间”;聚焦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把生态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引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新风尚。
1 绿色产业换来金山银山
进与退,取与舍,这正是绿色发展的辩证法。
今年11月8日,华能洛阳热电厂铁路专用线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今冬新区供暖季,该热电厂煤炭供应告别了汽车运输的单一模式,从接卸到入炉全程封闭,无泄漏、无扬尘。不仅如此,该热电厂的两台35万千瓦机组均实现了超低排放。
华能洛阳热电厂“绿色升级”的实践证明:只有污染的企业,没有污染的行业。今年,全市13家燃煤发电企业的28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部顺利完成,为推进煤清洁高效利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资源约束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与之并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的关停并转,无异于一场革命。
今年以来,我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小散乱差”污染企业整治专项行动。
所谓“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腾笼不是空笼,唯有加速布局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稳增长、保态势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
今年,我市将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创新体系有机结合,促使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绿色化转型。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绿色发展的“加减法”还做到了农田和养殖场里。
在洛阳生生乳业有限公司,“秸秆青贮—奶牛养殖—沼气工程—清洁能源—有机肥—无公害果蔬种植—观光农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减少了养殖粪污排放,而且把产业链上每一环的效益“吃干榨净”。
2 五大行动筑造绿色空间
清新自然、生态宜居,是对城市幸福感的朴素表达。守护好河流、山川、绿树和洁净的空气,理应成为我们的不懈追求。
李亚强调,要统筹推进蓝天行动、碧水行动、林业生态提升行动、乡村清洁行动和生态修复行动“五大行动”,持续推进全区域、全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人民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蓝天不能等风来。
今年,我市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蓝天行动”,全方位整治大气污染。通过加快治理、加强管理,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坚决守住空气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红线。
人逐水而居,城滨水而建。今年,以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四河同治”为统领,洛河东湖、伊河东湖、伊洛运河渠道、洛河水系综合整治洛河示范段和瀍河示范段等重大水系工程基本建成,描绘了生态洛阳的“点睛之笔”。
生态良好,最直观的标志是“绿”起来。
今年,我市按照“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路景观化和乡村田园化”的标准,全面推进“绿廊”“绿网”“绿带”“绿岛”“绿园”“绿线”“绿道”“绿业”等“八绿”工程,累计完成造林40万亩,森林抚育160万亩。
小游园牵着大民生。今年,我市把小游园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按照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要求,积极推进小游园建设,让老百姓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美丽乡村,有“颜值”才有“气质”。
今年,我市以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工业企业环境监管等重点工程,66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顺利推进,765个提升村、51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如果“绿衣”不能常护常洗,最终还是会“衣衫褴褛”。今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生态修复行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是在偿还过去欠下的债,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将来储存幸福。”市国土局负责人表示。
3 绿色发展期待共建共享
如今,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就必须追求“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水乳交融,使“发展率先”与“保护优先”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应该看到,随着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加速推进,我市空气、水体、森林植被等环境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善,但与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距离,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
——让“指挥棒”硬起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逐步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环境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让“震慑力”强起来。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党员干部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责。
——让“大生态”好起来。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确保生态功能不弱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对水流、滩涂、森林、荒山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通过系统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践行绿色生活,人人应为、人人有责、人人共享。
如今,我市将“生态文明程度更高”纳入“十三五”时期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只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洛阳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白天蓝天白云,夜晚繁星闪烁”的常态化将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