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白宏涛 郭新峰
今天的洛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强调,要树立全球视野,统筹两个大局,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开放体系,打造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回顾2016年,从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诚邀四海宾朋,到一批重大招商项目投产达效;从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到中国(河南)自贸区获批;从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到洛阳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斩获颇丰……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构建服务高效的开放平台,努力培育承载功能强的开放载体,扎实推进各个领域开放工作,力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中原经济区开放新高地。
新格局:重点产业招商是亮点,重数字更重质量
沿高新区滨河北路一路往西,行至金鑫路,一座座厂房映入眼帘。这是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洛阳投资30亿元的高性能硬质合金项目所在地。
这并不是该公司在我市投资的唯一项目。在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该公司将投资20亿元的重型凿岩工具项目落户洛阳。
一家企业两次选择洛阳,进一步体现我市的投资优势。今年前11个月,我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654.3亿元,同比增长7.2%,总量居全省第2位。
数字背后,更值得注意的是质量的变化。
今年以来,我市将“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招商重点,强力推进产业招商。为进一步发挥好导向作用,今年我市出台《洛阳市开放招商工作考评方案》,提出所有的招商项目必须符合“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不符合的项目不纳入考评范围。
一个个投资大、效果好的产业项目随之被成功引进:河南南浦化工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的丙烷-聚丙烯酰胺产业链项目、北京希睿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蓝宝石长晶项目、北京哈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6.2亿元的牡丹产业全产业链综合开发扶贫项目……
今年前11个月,我市共引进凤凰卫视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玄奘之路体验式文化旅游度假区等276个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占全市签约项目总数的77.7%。
这276个重点产业项目的成功引进,促进了我市从“洛阳制造”向“洛阳智造”转型,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大力推进产业招商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技术引进。今年1月,我市与科大讯飞公司共建洛阳语音云创新研究院,发出了智能语音的“洛阳好声音”。该研究院将依托科大讯飞国际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以讯飞云业务优势为基础,构建语音云研发中心、语音云服务产业基地、语音云创业孵化园。
无独有偶。今年4月,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集团与我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教育培训及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库卡机器人工程中心也有望落户洛阳。
从单纯引进项目,到人才、技术、资金、项目一起“打包”引进,我市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动融合,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市已同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9个新型研发机构。
新突破:主动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
以前,洛阳德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临怎么也想不到,公司会和俄罗斯市场有所联系。
可就在去年,该公司在俄罗斯成立分公司,正式进军俄罗斯市场。今年企业研发的油气管道焊接机器人获得俄罗斯某知名管道施工企业青睐,产品将用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
“同样的规格和焊口质量,人工焊接至少得40分钟,我们的产品1分49秒就能搞定,可以和国际一线品牌相媲美。”王光临说,除了产品质量过硬,打开俄罗斯市场还要靠国家“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
数据为证。今年前11个月,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7.19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5.1%,其中出口6.9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9.9%。
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成为今年我市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特征。从“引资”到“选资”,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新常态下,我市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特征更为明显。
有例为证:
中铁隧道集团承揽伊朗北部高速公路一期工程项目、新加坡T221矩形盾构地下人行通道项目、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革连琶布电气化铁路隧道项目,完成营业额1.83亿美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承揽土库曼斯坦项目、伊拉克鲁迈拉项目和中亚管道项目等,完成营业额5479万美元;
河南省安装公司在马来西亚承揽马来西亚信义光伏9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完成营业额1504.98万美元。
更值得欣喜的是,今年我市境外投资创下历史新高。前11个月,全市对外投资备案项目13个,境外投资达到18.3亿美元。
其中,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境外英美资源集团下属铌磷业务(巴西)以及境外自由港集团下属铜钴业务;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投资455万美元在德国设立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欧洲分公司;洛阳山地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津巴布韦投资11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莎迪克机械制造(私人)有限公司等。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互动,激发着企业的活力,书写着我市开放型经济新的篇章。
新机遇:推进自贸区建设,力争最大化释放自贸区红利
发展不止步,开放不停顿。
今年8月,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的中国(河南)自贸区成功获批,我市大踏步迈入“自贸区时代”。
自贸区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拥有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等推动跨越发展的有利条件。这意味着我市有了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有望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
获批后,我市全力以赴推进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建设,加快编制完成洛阳片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洛阳片区发展提供路径;积极开展论证、调研洛阳片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力争最大化释放自贸区红利。
与此同时,洛阳西工综合保税区申建步伐加快,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入区项目已初步选定。
我市还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完善提升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平台,扩大公铁、海铁多式联运规模。
在航空口岸方面,今年以来,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90万人次,完成出入境旅客吞吐量8.2万人次,出入境人数首次符合一类航空口岸的要求;在铁路口岸方面,我市协调丰湾集装箱办理站开行货运专列,初步打通了洛阳到东部沿海港口的集装箱运输通道,积极谋划开行洛阳—欧洲国际货运班列,准备融入郑欧班列运输体系。
目前,我市正在谋划现代开放体系的重大专项,其中包括加快中国(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建设,打造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申建洛阳西工综合保税区,打造全市开放型经济重要核心区域;完善提升洛阳机场及一类航空口岸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航空枢纽;加快铁路口岸建设步伐,构建豫西北国际物流联运体系;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打造新型产业贸易服务链;立足新战略定位,围绕九大体系重大专项精准招商,构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城市会展经济,全力打造中原会展名城等。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国已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征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为洛阳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开放的洛阳已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