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明明
核心提示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就是做一块全面提升洛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蛋糕”。正如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所指出的那样,关键要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提升共享水平。
回顾2016年,我市坚持以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不降、力度不减,一张覆盖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安全网”逐渐织密织牢,努力让全市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项项民生工程不仅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温暖了千家万户,还彰显了党和政府心系民生的浓浓情怀。
1 守好生活“保障线”
今年45岁的张朝晖是一名尿毒症患者,自2003年患病以来,其每周都要进行3次透析,月均花费1600元。这让离异后独自生活,又没有稳定工作的她举步维艰。为此,民政部门为其申请了城市低保,办理了困难群众补充医保。
市民李先生住在英才路,他在社区养老中心的小日子过得很美:在那儿能享受按摩、基础体检等服务,还能跟社区里的老伙计们下棋、聊天。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通过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求职补贴等就业援助方式,帮助大龄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大学生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2万人、组织创业培训15853人,分别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118.6%、119.7%、122%、158.5%。
社会保险正最大限度地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省政府规定的80%、75%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78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行。在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的同时,从5月1日起,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为19%,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为1.5%,两项费率降低后,可为企业减负2.7亿元。
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从1月1日起,我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执行新标准:城市低保月标准提高4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增加15元,农村五保年人均增加200元。此外,我市还下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并为困难群众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标准从每人每年135元提高至198元。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截至目前,我市公租房基本建成7个项目4496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12%;累计发放补贴3469户,累计发放金额369万元,实现了符合条件廉租保障申请家庭的应保尽保;改变了公共租赁住房每月审批一次、集中分配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公共租赁住房常态化分配流程。
老有所养,民心所望。我市倾力打造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相继开通名医问诊、家政服务、生活帮助、紧急救助等服务,并打造10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互联网+照护服务”等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55个,覆盖全市80%的社区。
2 共享发展“甜蜜蜜”
“让幸福覆盖所有人”是洛阳的民生遵循。
新安县的牛女士患高血压6年,身体出现不适后,她选择在曹村乡卫生院接受来自县医院专家的治疗。牛女士说:“从县城来的专家就是中,没住几天院,我的病就好转不少了。”
今年,我市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促使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工作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我市明确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分级诊疗对口帮扶,市区的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进行帮扶。自今年7月起,我市开展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根据居民自愿的原则,服务优先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0岁至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今年,我市全力推进“全面改薄”工程,目前新建、改扩建校舍235所,完成136所学校设施设备采购任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已达8个,占比53%,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新建了5个市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和2个实训平台,并成立了汽车、烹饪、旅游和光伏等12个产教联盟,培育了4所国家级示范学校、6所省级示范学校和17所省级特色学校。
走进孟津县麻屯镇文化服务中心,处处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果您爱好健身、演唱,在绿树掩映的户外广场就能尽情地强身健体、引吭高歌;如果您爱好读书,在图书阅览室就能饱读一番;如果您钟情书法,在书画培训室便能挥毫泼墨……
我市已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数量为17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数量为305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设置率、达标率均为100%,业余文艺团队达到6224支。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品牌化。我市积极构建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配备了流动文化服务车,增强公共文化机构流动服务能力;形成了“洛图讲坛”、志愿者文史讲解等30余个品牌服务项目;打造了“河洛欢歌”等系列广场活动品牌19个。
3 呵护群众“幸福梦”
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还要看百姓喜乐拼成的“地平线”。
当下,我市已把“公共服务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写进了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备持续高效发展能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全市各部门将倾真情、动真格,力求公共服务掷地有声、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制度,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实施信息化提升、创业孵化基地培育、“河洛工匠计划”、实训基地建设等工程,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打造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强的宜居宜业城市。
——以建立“均衡、优质、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高中教育水平,推进职业教育整合,构建公共教育产品多元化投入机制,建成全省领先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做好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险、拥军优抚、残疾人和保障房建设等工作,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大力发展群众健康体育,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盘活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承,弘扬主旋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业有其所……一幅幅政策不断完善、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市公共服务的脚步将更加铿锵有力,民生温暖在百姓心中不断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