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汪旭霞 文/图
几日前,在栾川县秋扒乡秋扒村,贫困户李红强和家人坐在火盆前,面对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实地核查组的“考官”,流利地回答了一连串“考题”。最后,扶贫干部在贫困户精准退出情况核查表的最后一项——“精准脱贫核查结果合格”一栏画上了一个钩,李红强也露出了笑容。
今年全市46760名农村贫困群众摘掉“穷帽”。他们的笑容,在寒冬里孕育着奔向小康的希望。
今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我市向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到2019年,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69个贫困村、31.67万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市委、市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纳入“9+2”工作布局高位推进,全面吹响冲锋号。
一年来,全市上下合力脱贫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地生根,脱贫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今年省定214个贫困村46760名贫困群众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实 把脱贫攻坚责任牢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和群众的期盼,市委、市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以打决战的姿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年来,脱贫攻坚领导机制进一步夯实。我市成立以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为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宛康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并成立8个脱贫攻坚推进小组,逐一明确重大专项牵头单位,真正实现脱贫攻坚由过去的扶贫部门一家组织,向集全市之力各系统各部门共同推进的转变。与此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了自上而下合力攻坚的喜人局面。
一年来,脱贫攻坚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两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准扶贫管理现场会、易地搬迁现场会、产业扶贫现场会、扶贫项目例会……这些全市性会议主题就一个:脱贫攻坚。同时,我市建立完善责任目标、工作台账等7项推进制度,不断将脱贫攻坚推向纵深。
一年来,分包帮扶机制进一步优化。51个市级领导分包51个重点乡镇脱贫攻坚工作,4个城市区对口支援4个贫困县,669个贫困村每村一个第一书记、一支驻村工作队,10.8万户贫困群众接受“一对一”帮扶,675家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共同构成了坚强有力的帮扶组织体系。
今年以来,脱贫攻坚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到各部门各单位,传导到脱贫攻坚最前线,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生动局面。
准 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把“精准”作为一种工作要求、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力素养,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这个顺口溜凝结了基层扶贫干部走家串户、精准识别的实践经验。今年,经过多轮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各地严格落实“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六签字”制度等,完成了669个贫困村、31.67万名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了应进则进、应扶则扶、应退则退。
贫困户各有各的难处,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着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这使扶贫帮困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今年,我市将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并改革扶贫资金分配方式,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权力,力求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
如今,各地立足贫困村贫困户资源、发展条件,科学制订脱贫规划,统筹推进转、扶、搬、保、救“五条路径”,让精准扶贫的基础更加牢固。
转移就业脱贫。今年,我市围绕技能培训、就业扶贫、扶持创业三个重点,累计帮扶就业4.3万人次,培训6368人。值得肯定的是,不少贫困地区一方面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内部开发公益性岗位,着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产业扶持脱贫。今年,各地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脱贫产业,快速增强贫困人口增收能力。
为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各地还积极创新“创业担保小额贷款+扶贫担保基金”“脱贫助力贷”“互助资金扩容”等,让脱贫路上不差钱。
易地搬迁脱贫。如今,嵩县旧县镇伊龙社区宋汉伟家窗明几净、美观敞亮,提及过往,这个庄稼汉忍不住落泪,“过去,几间土坯房摇摇欲坠,家里穷得叮当响。现在孩子出门有学上,自己就近能干活,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与老宋一样,今年全市有2.06万贫困人口实现了易地搬迁,学校、医院、产业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为切实减轻贫困户负担,搬迁资金全部由各级财政负担,贫困群众无需自筹资金。
今年,我市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对接,推动扶贫标准线和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等重点领域及弱势群体的救助政策,编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今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资金投入规模、政策扶持力度,都是历年之最。随着‘六个精准’‘五条路径’的全面推进,今年减贫214个村46760名群众的目标已经实现。”市扶贫办主任杜中岳信心满满地说。
活 为脱贫攻坚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开局之年,我市坚决纠正把脱贫攻坚等同于常规性工作、用平均数代替实际数等错误倾向,用超常规的措施开展脱贫攻坚,着力增强脱贫成效。
今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重头文件,并全面细化落实河南省关于脱贫攻坚5个《办法》和5个《方案》。这一系列政策,不仅构成推进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更转化为打赢脱贫首战的“武器弹药”。
自今年起,我市对贫困县考核更加突出减贫成效。换言之,工作干得好不好,主要看贫困人口脱贫了多少、收入增加了多少、贫困村“摘帽”了多少。在考核结果运用方面,考核评价直接与干部任用挂钩。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群众加快脱贫步伐,我市明确脱贫攻坚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在脱贫攻坚期内,提前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仍继续享受相关政策。
今年,随着项目审批权下放、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推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正在形成。在此背景下,脱贫攻坚一线的创造力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一大批“新方案”“硬办法”层出不穷。
比如,宜阳县探索“脱贫助力贷”,由政府向金融机构存入风险担保金1500万元,并放大5倍,向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嵩县在扶贫搬迁中整合资金,探索普通安置房、保障房、周转房“三房”和安居园、培训园、创业园“三园”搬迁模式……
在洛宁县河底镇,德青源蛋鸡扶贫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由政府出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及扶贫资金按股份投入形成资产,交由德青源公司运营并回收。未来,贫困户将通过资产收益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实践中,各地十分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让身体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前不久,在孟津县七里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仪式隆重举行,首批脱贫户戴着大红花,登台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不仅感染了其他群众,也激发了十里八村你追我赶的斗志。
开局之年,脱贫攻坚战进展喜人,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脱贫时间层层加码,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对贫困户稳定脱贫、长远发展着力不够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这需要对症下药去解决。
迎着“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定当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