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你抽点儿时间到父母身边,就是陪伴,那只是“陪同”“陪着”,是一种效果很有限的陪伴。
涧西区一名老太太在老伴儿去世后,时常感到孤单,却又不愿和子女同住。不久前,她想给女儿打电话聊聊天,却怎么也打不通。担心女儿出意外,老太太连打了400多次电话,还叫来民警。
丧偶老人的心理最脆弱,也最需要关心与陪伴。就像宋小宝和蒋欣演出的一个叫《听风》的小品:一名老太太,老伴儿离世,儿子在国外,因无人陪伴,她一个月报了30多次假警,只为找个人说说话儿。
前几天,一张图片感动了众多网友:在美国纳什维尔的一家医院里,两张病床并在一起,一对儿相濡以沫了64年的老夫妻,在几个小时内相继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很多人都希望和伴侣“不求同生,但求共死”,但这也只能是愿望。据一项针对丧偶老人长达6年的追踪观察发现,老人丧偶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12%,第二年为7%,第三年为3%。心理专家认为,对于丧偶老人来说,老伴儿去世的头三年是道坎儿,能否平稳度过,还要看子女是否用心陪伴。
其实,何止是丧偶老人需要陪伴,所有垂垂老矣的父母,都需要儿女陪伴。可事实是,对于老人的陪伴,不仅次数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不尽如人意。
在农村,青壮年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日常陪伴根本无从谈起;工作的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又让城市里的子女坐下来“听妈妈唠叨”“跟爸爸谈谈”成为一种奢望,即便在春节、中秋节等假日,很多子女陪伴的质量也需要提高。
很多人所谓的陪父母,只是陪着父母看电视,他们的注意力在电视节目,而不是在父母的身上;或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或是低头玩手机,没有和父母进行足够的亲情互动。
并不是你抽点儿时间到父母身边,就是陪伴,那只是“陪同”“陪着”,是一种效果很有限的陪伴。真正有效的陪伴,是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照顾父母内心的感受,是真正的亲情上的沟通与互动,可以是用心地聊天,静静地倾听,陪他们解闷儿,也可以是帮父母培养爱好,让他们老有所乐。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那么,如何让自己的陪伴更优质,更有效,就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