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人自古有社会担当,忧国忧民,利济天下。如今,社会赋予文化人新的使命,党和政府寄予文化人厚望重托。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春天已经万物复苏,春雷萌动。
中华文化的诞生,在曙光初现时,就有着天下为公的光芒,有着公而忘私的榜样。神农尝百草引导农桑,大禹治水患不入家门,都是舍自己安危而普度众生、忘小家利益而福泽天下。文化人作为社会文明的引领者,继承发扬着这种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情怀,为国为民,谱写了一篇篇彪炳史册的华章。
两千多年前,楚国君王昏庸,国运危难,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后愤而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汉朝司马迁遭受腐刑,仍忍辱疾书,“不虚美,不隐恶”,为后人留下前车之鉴的史学巨著《史记》。建安文学,关注现实,缘事而发,扬文人风骨。唐朝边塞诗人岑参“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不畏艰苦,乐于拓疆安土、建功立业。诗圣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面临狂风摧屋的窘境,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新乐府运动的引领者白居易,旗帜鲜明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写作补察时政,关注民生。黎民疾苦,在文人心中枝枝叶叶总关情。
当然,时代不同,认识有异。旧时代文人的济世情怀,只能寄托在用诗文反映民间疾苦、政治缺失上,以上达朝廷,换来帝王的“美政”,感动君主怀仁治世。正如杜甫诗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文化人的这种社会担当,是自发的、零散的、微弱的,难以汇作动天的春雷。文化人的心声与吟咏,受传播途径单调和社会等级森严的影响,往往起不到明显的社会效果。
文学艺术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该是现代民族革命以后的幸事了。民族革命的先驱们办报刊、开论坛,宣传革命思想,警言醒世,檄文唤民,撼动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毛泽东主席无愧文化大家,时局再紧迫不抑诗情勃发,一首《沁园春·雪》震动重庆。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提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毛泽东是第一个将文学文艺提高为重要政治力量并组织实践的领导者。
共产党人的组织引导,使文艺工作者的呐喊化作短枪匕首,纷纷刺向敌人的要害;诗情文心的讴歌,让大众看到了延安的光明,各种力量汇聚宝塔山下。重视文化、引领舆论,让文化爆发出史无前例的力量,也为共产党人增添了行之有效的传家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随着政治文化环境的宽松,西方一些不健康思想乘虚而入,传统中的一些糟粕文化沉渣泛起,社会上崇洋媚外成风,拜金媚俗盛行,搜奇猎艳有市场,以丑为美成导向。风气令人担忧。
2014年10月15日,灿烂的阳光穿透迷雾照亮文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给彷徨的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再次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动员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也只有和人民前进的方向保持一致,引领时代,有大作为,才能彪炳史册。继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党和政府又一次给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新时期的努力方向,下达了统一文心、携手共进的动员令。
新年将临,阳光灿烂,惠风和畅,一个风清气正的文艺新春正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