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迎博 通讯员 刘明元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2017年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将进一步拓宽。在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还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是一场等不得的“变革”,这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强调,洛阳老工业基地要焕发新活力,必须把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
今年以来,我市改革“蹄疾步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管齐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行业努力拓展新市场、形成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培育新动能,改革的成效已然成为“十三五”开局的一大亮点。
1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我市成效显著,立竿见影。
坚持以“去”促优。
坚定不移去产能。通过改造提升落后产能生产线、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实施产能过剩行业分类监管等措施,截至目前,我市关闭煤炭矿井5处,合计产能153万吨,升级改造32.5及以上标号高品质水泥产能761万吨。
精准施策去库存。我市出台农民购买商品房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拆迁货币化安置。前10个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7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4%。
严控风险去杠杆。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增加自有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降低杠杆,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截至10月底,全市不良贷款率1.68%。
坚持以“降”促效。
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高。我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以来共开展4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402项减少至217项,精简率46%,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73项。积极推进“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前10个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7万余户。
实体经济成本不断下降。我市出台36条降成本政策措施,深化税收、价格等方面改革,着力降低企业税负、用电、融资、社保、资源使用、中介费用、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预计全年降低企业负担35亿元。
坚持以“补”促强。
补齐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服务业发展等短板,促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今年全市安排25项民生实事,涉及扶贫、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等方面,市本级安排125个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4亿元。
2 一个“新”字贯穿始终
一直以来,偃师市都被称为“中国三轮之都”,大运、大阳、珠峰、轻骑、建设、五羊、长江、华鹰等国内10多个知名品牌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如今,偃师市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燃油车与电动车、三轮车与四轮车、普通车与特种车、摩托车与新能源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先后引进“工业机器人”60余台,一次性成型、自动焊接、喷涂等技术被大量应用,一辆摩托车从上线到下线仅需3分多钟;洛阳北方大河集团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洛阳耀隆年产5万辆、五羊摩托年产1万辆、洛阳极诺年产2万辆低速电动四轮车项目,一大批传统企业进军新能源市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一年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县(市)区、各行业努力挖潜新市场、形成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培育新动能。
产业活力进一步提升。伊川县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先后与中铝、天津顶新、北京利尔等企业集团建立合作,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西工区先后与国机集团、德国采埃孚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通过延链补链、战略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我市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我市形成了以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伊滨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的“一基地两园区”的产业布局,集聚了85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我市有针对性地布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增加高端供给。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一拖的智能拖拉机出口到南非、拉美等地,中信重工创新团队研发的矿山成套设备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市加快“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与国际、国内友好城市的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走出去”,推动产能合作。
3 围绕改革一条主线
从传统的煤炭、建材、冶金、矿山等服务领域,拓展至重型装备、工程成套、变频及自动化、关键基础件和新材料、制造业服务业、特种机器人、军工等七大产业,供给侧改革让中信重工焕然一新。
紧盯市场需求,中信重工收购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公司80%股权,大举进入机器人、传感器等高技术产业,尤其是消防机器人实现订货井喷式增长,国内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今年年初,我市将地企合作作为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地企双方在技术、资源、资本、人才、产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今年以来,我市共组织召开地企合作会议4次,在产业合作、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销对接、产融结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64个已签约的产业化项目中,有48个项目已开工;在36个已签约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有26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银政企签约协议47个,签约总金额2670.8亿元。
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搭建平台,借智借力,实现了地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深化改革,核心关键词也是改革。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一年来,围绕这一主线,改革部署密集有序。
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降低实体经济负担、深化国企改革、处置“僵尸企业”、简政放权等“1+7”政策框架,为全市积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年来,围绕这一主线,改革脉络日渐清晰。
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着力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维护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年来,围绕这一主线,改革信心更加坚定。
市、县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资产清查、改革方案基本完成,城投集团、旅发集团、国宏公司纳入试点范围。洛铜集团、洛单集团、LYC公司等省属国企,国宏公司、城投集团、旅发集团等市属国企在其子公司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栾川县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积极开展金融支持扶贫开发试点。
以改革为统领,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切实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转型,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我市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
从“攻坚之年”到“深化之年”,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政策支柱拓展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多领域、多维度重点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非一日之功。
正因其推进难度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定力。
只要我们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矢志不移的恒心、稳扎稳打的耐心,洛阳必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中收获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