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5月16日 星期
洛阳古代书法家(1)
中国人重书法。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若能铺纸研墨,写出一手好字,尤其令人刮目相看,而在过去,书法更像一门必修课。
洛阳历代出现过不少书法名家,如东汉的蔡邕、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铎等。他们留下了不少书法珍品,使后人得以领略这一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蔡邕:刻在石经上的“八分书”
□首席记者 张广英

蔡邕画像 (资料图片)

《熹平石经》残片

(资料图片)


1 创制“八分书”,刻《熹平石经》

古人云,书画同源。书法之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只是在秦汉以前,善书者很少能留下名字。为统一文字而创小篆的秦相李斯,大概是人们熟悉的第一位书法家。

中国书法真正繁荣是从东汉开始的。当时,蔡邕创制“八分书”,并用这种书体刻《熹平石经》,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谓“八分书”,通常也被称为汉隶。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之后有钟鼎文、大篆和小篆等。秦始皇当政时,就以李斯所创小篆为正体,不过,小篆写起来仍相当繁复。一个叫程邈的县吏获罪入狱后,用10年时间将其简化成隶书,后称秦隶。

蔡邕的“八分书”,就是在小篆和秦隶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字体方正,笔势生动。至于为何取这个名字,其女儿蔡文姬曾说:“臣父造八分时,割程(邈)隶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篆二分取八分,于是为八分书。”不过,历来人们对此说法不统一。

无论如何,“八分书”很快被人们接受,并成为当时的通行书体。因其多用于碑刻,后人学隶书,便常以汉碑为典范,其中《熹平石经》更是被奉为经典。

《熹平石经》也称《汉石经》《一体石经》,由蔡邕亲笔书写。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发现儒家经书流传已久,文字多有谬误,便上奏朝廷,希望能对六经文字进行校订。汉灵帝同意后,蔡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这是个浩大的工程,直到公元183年才全部完成。

东汉太学位于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刻有经书的高大石碑共有46通,就立在太学的讲堂前面。一时间,前来观摩的人络绎不绝,“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然而,不久天下大乱,董卓火烧洛阳,石经也惨遭破坏,最后只剩下共8000余字的残片,如今部分珍藏在洛阳博物馆里。

2 纵才华过人,仍枉死狱中

蔡邕是陈留郡(在今开封)人,生于公元133年。他博学多才,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文学家、音乐家和藏书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蔡中郎”。

这对蔡邕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他的左中郎将一职是董卓封的,董卓被诛后,他也被视为董卓的同伙,无辜被杀。

如果有先见之明,他也许不该入朝当官?

这由不得蔡邕。还在少年时,蔡邕已声名远扬。汉桓帝听说他的琴鼓得好,就命他入朝。蔡邕不乐意,走到偃师时假称生病返家了。到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他才接受司徒桥玄的征召,出任河平县长,后校书东观,升任议郎,并得到汉灵帝的信任。

汉灵帝曾问蔡邕连年灾异多发是怎么回事,蔡邕奏称是妇人、宦官干政引起的,并对一些贪赃枉法者进行了弹劾。不用说,这些人十分忌恨他,对他百般诬陷。蔡邕无奈,只得远走他乡以避祸。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董卓开始把持朝政。他为了笼络人心,强行征召蔡邕入洛并委以重任,拜其为左中郎将,后随汉献帝迁至长安。董卓对他相当敬重,遇事常向他征求意见。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设下美人计,将枭雄董卓诛杀。蔡邕是个性情中人,在王允座上说起董卓,竟然悲伤不已。王允大怒,呵斥道:“董卓差点儿倾覆汉室,你作为汉臣,应痛恨他才是。现在只因受过他的礼遇,就忘记自己的操守,难道你和他一样是逆贼?”

正在气头上的王允不由分说,当即将蔡邕收押治罪。蔡邕因汉史还没写完,宁愿接受截断双脚的酷刑,只要能够留下性命。许多士大夫设法营救蔡邕,但王允丝毫不为所动。就这样,60岁的蔡邕枉死狱中。

据说蔡邕死后,王允后悔了,然而,后悔有什么用?

3 妙制“飞白书”,笔法传后人

对蔡邕之死,后人多有不平。确实,蔡邕也许不该为董卓之死而悲伤,但王允“因小事而诛大儒”,其实更过分。

蔡邕的书法造诣很深,除了“八分书”,相传“飞白书”也是他创制的。

当时,汉灵帝命工匠修鸿都门。蔡邕见工匠用扫帚蘸白灰在墙上写字,从中受到启发,创制了“飞白书”。这种书体十分独特,笔画中丝丝露白,仿佛是用枯笔写成的。

唐代的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论蔡邕,称其“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汉魏时期,宫阙门额多是用这种书体题写的。后来,武则天在偃师缑山题升仙太子碑,碑额上的“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用的也是“飞白书”。

蔡邕精于书法,名气又大,后人便以他的名义写了一些书法言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纵横有象者,方得谓之书也。”

这番话即使不是蔡邕所说,人们细细揣摩,对练习书法也大有好处。

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据《书法要录》记载,蔡邕的笔法通过她传授给了钟鹞(yào),后来钟鹞传给卫夫人,卫夫人又传给了王羲之……如果真是这样,蔡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就毋庸置疑了。

在晚清名臣张之洞看来,凡事皆贵于平正通达,书法亦然。他曾评价李斯和蔡邕的书法,称:“李斯为小篆之祖,而遗刻两石,中规合度;蔡中郎为八分之宗,其所书石经,虽再摹刻,规模终在,而谨严工整。”

确实,从《熹平石经》看,蔡邕的隶书结构严谨、变化自如,可谓“骨气通达,爽爽有神”。常言说“字如其人”,蔡邕可算一个明证。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