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洛阳·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5月31日 星期

今年端午节,这些社区这样过

刘萍(右)教社区居民包粽子

社区工作人员教外国友人包粽子

社区居民给远方亲人写家书

扫二维码观看刘萍包粽子的“绝技”


昨天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市一些社区组织居民们开展了颇有意思的活动。请您跟着《洛阳晚报》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吃粽子戴香包

“洋朋友”心欢喜

□记者 刘心 通讯员 刘涛 文/图

亮相社区:老城区唐宫东路社区

端午节前夕,43岁的加拿大人约翰逊和7名同事到中国出差,令他感到惊喜的是,这次行程有一个意外收获——恰逢端午节,老城区唐宫东路社区邀请他们一起过节。

28日,社区事先布置好的房间里格外热闹,大家有说有笑地包粽子、煮粽子,豆沙、红枣花生、鲜肉等各种口味的粽子装了满满两大盆。

中午时分,约翰逊等人一到社区,十几名工作人员便迎了上去,阵阵热烈的掌声让几名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感受到了大家真挚的情意。社区工作人员一一为他们佩戴香包,系上手编五彩绳,送上了可口的粽子。

拿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粽子,约翰逊翻到这边捏捏、翻到那边闻闻,不知如何下口。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剥开层层粽叶,仔细端详好一阵后,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小口,这一举动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Very good!”约翰逊等人赞不绝口,大口大口地吃完了一整只粽子,一时间,整间屋子弥漫着浓浓的粽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在这一天吃粽子、系五色绳、戴香包,能够驱赶霉运、远离疾病……”在随行翻译的帮助下,社区工作人员向约翰逊等人介绍起了端午节文化,他们听得入了迷。

“中国文化非常有趣,下次我要带上家人一起来感受!”临行前,约翰逊依依不舍地说。

包粽子不用绳子捆

社区“达人”传手艺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王艳梅 文/图

亮相社区:涧西区青岛路一社区

端午节组织居民包粽子,是不少社区坚持了很多年的活动。昨日,涧西区青岛路一社区举行了包粽子大赛,居民们开心共度端午节。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年过六旬的刘萍展示的“不用线捆包粽子”了。大伙儿都被她吸引了,纷纷向她学新本事。

10时许,当《洛阳晚报》记者来到现场时,刘萍的身边已经围了不少居民,只见她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个三角粽。

“不用线捆扎,粽子咋不散?”有人疑惑地问。刘萍笑着揭开了谜底,原来诀窍是一根细长的“木棍”,名叫粽针,是她自己用竹坯打磨出来的。记者看到,这根粽针约有15厘米长,头粗尾尖,顶端还有圆孔,类似于缝衣针。

“看,三片粽叶就包一个粽子。”刘萍一边说,一边示范起粽针的使用方法,用两片粽叶将糯米和红枣包裹好后,选一片尾部细长的粽叶,从三角粽的顶端开始包裹加固,当粽叶还剩约10厘米时,拿起粽针插入粽子,再将粽叶尖穿进粽针孔,像缝衣服一样将粽针从粽子中间穿过,再顺势将粽叶尖拉出,轻轻收紧,一个不用线捆绑的粽子就包好了。

记者留意了一下,刘萍包粽子的速度和用线捆粽子的速度差不多,半分钟就能包成一个。“刘师傅是我们社区有名的包粽子‘达人’。”社区工作人员说,每年端午节,她都会热情参加包粽子活动,还会帮助邻居包粽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封家书寄亲人

□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张维翠 杨燕 文/图

亮相社区:西工区体育场路社区

今年,西工区体育场路社区的端午节活动有些特别,居民相聚在一起包粽子的同时,还用写家书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端午节前,体育场路社区居民陈留堂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在社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上,指导社区居民如何写家书。陈留堂今年60多岁,从事史志工作。开始,他还有些担心没人参加:“微信、QQ联系多方便啊,谁还写信呢。”但活动开始后,担心烟消云散。

在活动现场,有12名社区居民参与了写家书活动,年龄最大的近90岁,最小的20多岁。当信纸摆在每个人面前时,多数人提笔踌躇。“至少十年没写过家书了,现在敲敲键盘、戳戳手机,有啥事就说清了。”36岁的田正军打算给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田壮壮写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却连信封如何写都忘了,赶紧向老人们请教。

50岁的郭治民十分想念儿子,他的儿子郭乐乐在外地当兵已有12年,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为了给他写信,郭治民特意打电话到儿子所在的部队,询问收信地址。“儿子,还好吧?见字如面。你入伍后,许多亲戚邻居及同事都说:你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舍得让他当兵……儿子,你是我们的骄傲,部队是你磨炼意志的最佳之地,一定要服从指挥……”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家书一一收起并寄出。

“书信是人类表达情感最细腻、最生动的传统方式,在传统节日用传统方式表达情感,真是个好点子。”一名居民说。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