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平
环境污染防治,意义究竟有多大?分量究竟有多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然而在当下,我市的相关问题触目惊心,形势十分严峻——
今年以来,全市环境综合指数、PM10和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在全国全省排名靠后;一些指标不如去年,环境质量不仅没有明显好转,有的反而呈恶化趋势;一些指标与年度目标差距巨大,再不绝地反击、强势逆袭,就难以完成年初立下的“军令状”。可以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与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与洛阳当前的良好发展态势格格不入,消解了发展成果,抹黑了洛阳形象,更危害了群众利益,降低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怎能听之任之?
6月13日,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精准防治,革除作风顽症,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翻身仗,坚决扭转当前被动局面,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环境质量节节下降,群众不高兴、不满意、不答应,正在以“人民的名义”追问——污染指数不降反升,优良天数不增反减,环境趋势不好反差,这到底是为什么?
片面强调输入通道广、污染重,片面强调建筑工地多、管理难,片面强调产业结构重、底子“厚”,片面强调增长压力大、顾不过来……这些,不过是推卸责任的托词、回避矛盾的借口,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绝不是对立关系,必须更多地从主观方面,从思想认识上,从灵魂深处找差距。
在这次会议上,宜阳县等有关县区、市直部门和企业作了检讨发言,检讨的第一条内容都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为什么“不到位”?怎样才算“到位”?李亚指出,我们要真正站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高度,站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高度,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站在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站不上这“四个高度”,思想认识就不能算“到位”!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单位拿出这样一份环保成绩单,能说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了吗?能说是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了吗?能说是树牢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了吗?能说是弄明白了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小康社会,认清了转型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了吗?
认识不清,工作会偏向;站位不高,行动就漂浮。
对做好环保工作,中央、省委、市委有着坚定决心。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责任,方方面面都要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但一些地方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主要领导无全局、无组织、无行动;一些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漠不关心,该掌握的情况不掌握、该研究的问题不研究、该指导的工作不指导、该督办的事项不督办,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去触及矛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把环境污染防治当成一般性、常规性工作,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没有采取超常规举措;一些污染源、污染点长期存在,有的问题非常严重、群众多次反映,但属地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麻木不仁,未采取任何整治措施……这些,是在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的期盼负责、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吗?
思想认识是行动落实的先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就必然会导致基础工作、措施谋划、推动落实、综合保障、督查问责、宣传发动等各方面的不到位,而最终交出的成绩单就必然会“拖后腿”“不好看”!
必须指出的是,需要在思想上有震动、有反思、有警醒的,绝不只是这次上台检讨者,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不能心存侥幸、暗自窃喜,都必须深刻反省、痛定思痛,进一步“站在高处看问题”。
可以说,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发展大计。而一些地方为什么工作不得力,指标完成不理想,甚至在思想认识上仍然纠结于“难免论”“短痛论”“过程论”“条件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站位不够高。试问:经济数字再光鲜,如果人民群众喝不上干净水,呼吸不上新鲜空气,这难道不算我们的失职?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位高了,“怎么看”解决了,“怎么办”自然就清晰起来:强化忧患、背水一战,正视问题、举一反三,真正从问题中强责任、强压力,从问题中找出路、找对策,在抓好问题整改中,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
落实政治责任没有折扣,兑现民生需求没有退路,完成目标任务没有余地。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这场翻身仗,才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洛阳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