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连漪 实习生 陈宁/文 记者 张斌/图
核心提示
昨日,本报A04版以《城市公厕如何建,欢迎您来提建议》为题,对我市的多次“厕所革命”进行了回顾,并诚邀市民对公厕建设建言献策,引发许多市民的关注。今天,我们对公厕建设中的一些尴尬问题进行盘点,期待您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1 尴尬一:用着用着就没了
“一厕一景”曾是我市公厕提升行动的一个创举,就是让公厕建设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门附近那座古风公厕了。
该公厕青砖绿瓦、斗拱飞檐,具有浓浓的隋唐风,矗立在一片茂密的绿植中,成为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一张名片。
然而,您别想再去一睹它的芳容,因为它已经没了,使用寿命不足五年。
2 尴尬二:建好未用就拆了
“新建约一年的公厕,没投入使用就被拆了,让人看着实在心疼。”在我们的热线平台上,曾经接到一些市民这样的投诉。
王城大桥与滨河南路交叉口西南角有一座新建公厕,去年4月尚未投用就被拆除了。现场的项目负责人说,此举是为了配合该交叉口附近路段的辅道工程建设,属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建设一局的建设项目。
这座公厕使用寿命连一天都没有。
3 尴尬三:有时因断水而停用
中国国花园东门南侧有一座古典风格的公厕,自建成以来就频频停用。
造成该公厕中看不中用的原因,是没有独立的供水系统。该公厕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导致没有接入市政供水管网,而是一直“蹭”公园的绿化用水。一旦绿化灌溉任务大,该公厕就只能关门。
这座公厕的使用属于“间歇性”。
4 尴尬四:需要它,但不想让它靠近
玻璃厂家属院的郭大爷曾多次到市环卫处,要求在该家属院附近建设公厕。2010年,市环卫处将市三中对面列入了新建单体无性别公厕名单。公厕开始筹建了,郭大爷却多次到市环卫处希望变更公厕选址。
他说,新建公厕的位置离自家的房子很近,他担心影响他的居住环境。最终,该区域至今仍没有公厕。
这座公厕从未诞生。
5 如何避免这些尴尬?欢迎您来支招
记者了解到,2009年我市城市区有水冲公厕346座,2010年至2012年新建352座,2013年配建6座,2016年新建55座……照此计算,我市应有759座公厕,但目前仅有590座。一些公厕由于种种原因被拆掉,这样的尴尬在我市公厕建设领域并不罕见。
近年,在城市道路扩建、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中,不少公厕被拆掉,但新建项目对公厕没有原址复建或就近补充,导致部分新建区域公厕缺乏。此外,建设选址也令人头疼,许多人需要公厕,但不想让公厕影响居住环境。这些都是公厕建设面临的窘境。
曾对环卫事业有过深入研究的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岳佐鹏建议,公厕建设应规划先行,在新开发地块建设初期就对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进行规划配建,这样能避免很多纠纷。同时,对于商场、饭店等公共设施配建的附属型公厕应实现利用最大化,即对外开放,这样既满足市民需要,也节约了土地资源。
公厕到底应该建在哪儿?如何避免这些尴尬?欢迎您来支招。
你可拨打本报热线66778866支招,或在洛阳网、本报官方微信等平台相关报道下留言。我们将与市规划、环卫部门共同探讨我市公厕建设之路,说不定下一座公厕就是你设计的,说不定你的想法将被写进新的公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