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九曲蜿蜒,至山西河津后出晋陕峡谷,水面陡然开阔。岸上,便是“鲤鱼跳龙门”传说发源地——龙门村。
千百年的传说,道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让传说变为现实。20多年来,原贵生带领全村人更换脑筋、发展产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实现了生有所养、老有所依。龙门人,跃过了世代梦想的“龙门”。
龙门村位于黄河岸边,明清时曾是重要渡口,一度商贾云集,繁荣兴盛。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龙门村地位下降。
怎样让乡亲们致富?龙门村人与其他山西农村一样,看中了焦化。1996年,原贵生上任村党委书记,将村里年产2.5万吨的焦炉生产线产能提高到22万吨,随后又提高到60万吨。
同时,龙门村以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导,又兴办了水泥厂等企业。
难能可贵的是,龙门村村办企业始终设定“闸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标准进行生产。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龙门村成了山西名村。村办产业壮大了,下一步怎么发展?
与一些名村相比,龙门村并没有满足于集体经济一花独放,而是积极探索集体控股、村民入股、联户入股,甚至引进外来资本。在确保集体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各种所有制经济百花齐放,小村庄做出了大格局。
截至2016年年底,龙门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15亿元,年产值28亿元。龙门村人人持股、年年分红,村民人均纯收入2.7万元。
现在,全村70岁以上老人有500多位,80岁以上老人58位,还有一名百岁老人。“日子可好了,每年还能出去旅旅游,北京、上海、桂林,我都去过了!”71岁的侯清叶满足地说,老人面色红润,身体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