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尽快适应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为此,我所在的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促使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在“磨课”中锤炼,在评课中提升,在“辩课”中成长,一步一个台阶,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转变。
参与“体验式培训”——师生角色翻转
为了改变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许多学校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而这些理念的实践者就是教师。由此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为此,可以组织教师用“翻转”师生角色的方式进行体验式培训。让全体教师当“学生”,教学副校长或教研主任当“教师”,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习相应的教学理念,在教室进行实战演练。这样一来,教师们不仅熟悉了新的教学模式,也能亲身体验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感受,为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编制“双向细目表”——吃透课本和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所以教师上课必须有课标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教学的。为了使教师能根据课标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各教研组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层次的“双向细目表”。通过“双向细目表”的编制,就可以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进一步理清教学的内容、目标、重难点,加深对课标的认识。这样就使学习课标和研究教材的任务落到了实处,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将得到提升。
带着任务“磨课”——集体打磨,备出精彩
“磨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集体“磨课”就是教师在上公开课前,教研组成员集体备课,反复推敲、仔细打磨成一节优质课的过程。集体“磨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可以实行任务型集体备课,每个教研组推选一名教师代表上全校公开课,选定课题后,组内先进行“磨课”,再参加全校优质课比赛,比赛的结果就是教研组每个人的成绩,列入教师的教学技能考核。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们自我钻研、反复集体研讨、教后反思,这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过程。
合作进行“课堂观察”——依据量表,专业听课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对课堂的行为和运行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这就要求每名教师在听课时要像研究者一样,提出清晰的观察目的,制作观察量表,研究上课的教师及其课堂,还要充分考虑合适的观察与记录方式。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不仅是在观察别人,同时也是在反思自己,增强了教师对专业的领悟能力与反省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各抒己见来“辩课”——唇枪舌剑,交流成长
“辩课”就是进行辩论式评课,通过对教师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辩论,使教师们对课程观、教材观和课堂行为等有更深入的认识,最终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辩课”时,由本学科教研组教师组成“正方”,评委组成“反方”进行辩论。首先由“正方”执教的教师说课,简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反思,再由“反方”推选出的代表作为“辩手”提出问题,“正方”辩论。最后,由专门聘请的教学专家进行总结发言。其他没有参与辩论的教师还可以担负评委一职,为双方的辩论打分,所以也要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必要时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辩课”过程中,教师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公开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辩析,激发教师们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教师对执教的课例思辨得更成熟、更有效,促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成熟。
走出去做“培训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培训他人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作为学科教师的过硬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讲解。这就促使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经过学习和培训不仅提升了自己,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和理论的欠缺,促使教师以后更多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从经验型教师到学习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作者系市五十九中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