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快速路一期主线试通车!
滨河南路龙门大道至新街桥段试通车!
市区第8座跨洛河大桥——新街跨洛河大桥及南北引线试通车!
…………
今年十一前夕,洛阳中心城区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如期建成投用。在路与桥的延伸、交会和跨越中,交通压力缓解,人民群众受益,城市品质提升,一幅更加协调的城市发展图景令人眼前一亮。
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才能实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的“稳中求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经历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点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稳增长”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相比于阴霾笼罩的世界经济,稳中有进的中国经济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区间,到工业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再到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一路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上中高端水平,令外媒一再惊叹:“中国充当了市场的稳定之锚”“中国成为力量和稳定的灯塔”。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这是一个令无数人着迷的问题。而在“中国方案”里,答案清晰可见: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在发展思路上既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又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涉及的各种重大关系,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优化更重要,防止“木桶效应”更迫切。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洛阳步履清晰而坚定。
从“十三五”开局之年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就反复强调洛阳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其用意就是要重新审视市情、认真梳理短板、统筹开好药方,不让今天的“短板”变成明天的“陷阱”。
众所周知,作为千年古都、全国重要工业基地,洛阳有坚实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科技实力、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的优势明显。然而,洛阳发展的短板同样不容回避——
长期以来,洛阳“国大民小、重多轻少、老多新少”等结构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仍面临较大困难;再从国内外产业分工格局看,洛阳的产业在相当程度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长期以来,洛阳一直存在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技创新链条上一直存在着诸多难点、堵点、痛点,导致许多科研成果停留在“纸上科研”“创新盆景”“实验室样品”,导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低于发达城市水平。
长期以来,洛阳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不强,与一些地方的差距较大,没有形成比较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建设水平不高,综合交通特别是航空、高铁、城际、地铁、公交发展不足,城市公交分担率偏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比较滞后。
长期以来,洛阳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现代都市”和“贫弱山沟”并存,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棚户区”等现象仍待改观。
优势和短板,都是那么明显,由此形成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也是那么刺眼。
“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或者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
洛阳,是时候告别“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了!
作为河南第二大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效果在河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与全省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洛阳在补短板、促协调上下了真功!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双赢并进”取得更大成效。
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建设为抓手,打通“四个通道”,推进“四链融合”,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公共交通、供热及医院、学校、市场、游园等建设,加快大数据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以统筹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发展战略为重点,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更新改造,推动中心城区与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吉利周边六组团交通连接、生态对接和产业承接,构建半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态圈和生活圈。
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实际上,越是短板,就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就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去年,洛阳经济实现“低开高走”,今年以来也实现了“温暖开局”。上半年,经济增速8.5%,居全省第6位,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主要指标也都保持平稳增长。特别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4.4%,居全省第一位,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现如今,洛阳“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好”的基础逐步夯实。
“历史怎么假设都不如现实这般精彩”。协调发展、扬长补短,人们惊喜地发现,洛阳在新常态下已经呈现着漂亮的“稳中求进”。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希望河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四张牌”。而洛阳正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协调之手”打好“四张牌”,有效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能力建设不强、城镇化率不高等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中原更加出彩,则需要洛阳有更大的担当和出色的作为,而发展不协调,作为就不可能出色。洛阳,正在协调发展中努力走出一条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