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期前后,总会有一种相似的论调萦绕,打消着人们出去旅游的念头,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中秋”双节相遇形成的“超级假期”也不例外——
“平常两三千元的团,一到放假都涨到五六千元了!”“高速一免费肯定是大堵车!”“景区里哪哪都是人,还不如待在家里面!”……
没错,假期旅游离不开堵车、拥挤和涨价等关键词。毕竟就当前而言,国人一年中仅有国庆和春节两个长假,春节更多地关乎于家庭团聚,而“十一”黄金周,已成为人们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契机。
来自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本次国庆、中秋假日叠加,构成长达8天的“超级假期”,公众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出游热情高涨,假日旅游市场保持高位运行。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本次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
为了满足人们极大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交通、住宿等旅游要素的供给方难免会面临不同的挑战,拥堵不可避免,涨价也是市场经济调节的体现,旅游体验也难免会比平时打折扣。
笔者觉得,对于个人来说,若是总担心会遇到堵车、涨价和“人从众”的景区而躲避旅游,那长假也就少了很多意义。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过了那么长时间没日没夜工作的生活,得给自己放个假看看不同的世界了。
当然,也要考虑通过供需的调整,给人们更多出游的机会,比如增加一些假期,或是分散一些假期。
有学者表示,我国已经从“物质消费时代”进入了“精神消费时代”,旅游消费是我国民众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而长假的短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和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民众精神文化需求释放的最大瓶颈、最重要的“牛鼻子”和“天花板”。解决长假短缺问题,无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带薪休假为代表的分散长假;另一种是以黄金周为代表的集中长假。
长期以来,不少上班族带薪休假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不敢休假、不能休假。于是乎,就只能依靠屈指可数的黄金周,进而形成了公众对黄金周的巨大渴求。因而,近来恢复“五一”长假的声音也不断见诸报端。或许,再多一个长假,也能帮助“十一”黄金周分散一部分旅游的压力。
随着“超级假期”落下帷幕,不论你是否还沉浸在旅途的欢喜中,或是仍处在连夜赶路的疲惫之中,今年最后一个假期已经过完,我们总归要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轨道上来。在此先给大伙提个醒,下一个长假就是春节假期了,除夕是明年的2月15日。
团圆时刻,除了陪陪家人,想趁着假期出去玩的人,也该提前计划行程了。
(王澍)